破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健康陕西助力全面小康

2020-12-08 05:30:26  来源:西部网  


[摘要]五年来,我省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加快破解医改难题,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持续推进健康陕西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十三五”规划首次把“健康中国”写进五年规划,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五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加快破解医改难题,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持续推进健康陕西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分级诊疗强基层小病不用出远门

  在渭南蒲城县医院,医生郭生龙正在病房为患者查看身体。今年6月,郭生龙作为陕西省人民医院派驻的神经内科专家,到蒲城县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对口帮扶。刚到不久,他就带领当地医生开展了首例“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术”。而在以往,患者要做这种手术只能到大医院去。

  陕西省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副主任、蒲城县医院神经内科名誉主任郭生龙:“做了一些老百姓以前必须到西安才能做的比较复杂的手术,在这儿日常查房、做手术还有讲课,我都会尽我所能传帮带,让当地的医生自己能完成这样的手术。”

  目前,省人民医院已与省内16家县级医院组建医联体,派出200多名专家走进基层“传帮带”。

  蒲城县医院院长薛小飞:“真正实现了强基层,过去我们的县域就诊率80%多,现在到91.6%。他们给我们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为我们今后创建三级医院奠定了基础。”

  陕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华:“我们的优质医疗资源已经下沉到了基层,使老百姓可以在最近的地方享受到均质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尴尬局面。”

  医联体使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就可以解决,同样在城市,以医联体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健康守护者。

  西安市桃园社区居民袁敬伟:“那些小毛病没必要上大医院看,所以我有的时候小毛病过来看一下,还是跑社区好,离家又近。”

  西安市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沈华:“通过分级诊疗,引导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去基层医疗机构,疑难杂病再去三级医院。我们基层(医护)人员就是居民健康的守护人,我们要把好第一道关。”

健康扶贫不掉队三重保障惠民生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健康扶贫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就着力解决这一难题。在汉中市南郑区人民医院,54岁的杜金秀正在进行血液透析。2017年,她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享受健康扶贫政策。治疗费用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报销后,报销比例可达95%以上。

  汉中市南郑区患者杜金秀:“当时我思想压力特别大,天天在医院哭。现在每季度就花1千多一点,思想压力也小了,精神也好了。”

  汉中市南郑区健康扶贫办公室主任陈坤:“为贫困人员开辟了绿色通道,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了‘一站式报销’‘一单式结算’。通过这一系列政策之后,贫困户的医疗费用就会大大减轻。”

  十三五期间,我省卫生健康系统把健康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次体系建设、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全省因病致贫户从2016年的20.2万户减少到目前的2.01万户。

组团“砍价”药品降“身价”

  在缓解看病难的同时,药品贵也是经常受到群众“吐槽”的问题。2017年4月起,陕西省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按进价卖给患者。2018年,我省牵头山西、辽宁等14个省区组成省际联盟,对进口抗癌药与医药企业谈判,进行“组团砍价”,47种药品平均降幅11.3%。这一“谈判议价”、集中采购的模式率先在全国探索出有效可行的经验。2019年,随着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开始,在我省越来越多的药品降低了“身价”。

  西安交大二附院药学部主任张抗怀:“治疗肿瘤的吉菲替尼两年前是2000多元,现在降到了500多元。像老百姓常用的莫西沙星,进口的原来在70块钱,现在降到十几块钱,降幅也是非常大的。这些药都是慢性疾病用药,患者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服用,这类药降价很大降低了患者负担。”

  “十三五”以来,我省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监管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把健康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省因病致贫户从2016年的20.2万户减少到目前的2.01万户。

  “十四五”期间,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进一步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宋蕊 贾舒 刘伟锋 陈雯婷)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医改 健康 扶贫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