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一场“不打招呼”的暴雨将西安送上了微博话题热搜榜,城区多处路段的严重积水,造成无数车辆或涉水前行,或直接熄火在水里,网友们纷纷发出了“在家开启看海模式”“只要心态好,西安就是巴厘岛”等调侃语句。
突如其来的暴雨,加剧了城市排洪负担,也引发了大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的思考。据西安交警、气象局的官方信息和社交网络的传播显示,此次降雨中,降水量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城北和城东。
“前几年一遇暴雨就瘫痪的小寨十字区域通过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改造后,如今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也未发生积涝现象,多年海绵城市建设成效通过暴雨考验。但要建设真正的海绵城市,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增加和扩大建设区域?”省政协委员、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局局长谢慧莹说。
今年的省两会上 有这样两件提案
今年省两会期间,谢慧莹就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提案》,建议我省加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及具体实施方案,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海绵城市投资及建设中。同时参考《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条例》,用法规来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将海绵城市建设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举措规范化、法定化。
无独有偶,省政协委员、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副主委马鹏程也关注到了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提出了《在全省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议,每一座城市都应进一步摸清容易内涝的区域,建立自己的台账和排涝大数据,以此为基础精准施策,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化规划设计连片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 我省尚未达到规划目标
我省海绵城市建设始于西咸新区。2015年2月,西咸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并编制完成《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3年实施方案》,同年4月获批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016年3月,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铜川和宝鸡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要求两市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修订、完善其城市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思路、目标融入城市建设中。
2017年1月,工程建设标准《陕西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编制完成并发布,并于同年3月起正式实施。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责任部门,省住建厅在提案答复中介绍,目前,全省已建成海绵城市面积159.6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比例16.49%,部分地市建成区比例已达到了20%以上。截至2019年底,我省未能达到所有设市城市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目标,而已经编制完成的也存在不能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导致对工作推进和指导力度不足。
按照《规划》,到2020年底,各地市海绵城市建成区应在20%以上。但目前来看,只有西安、铜川和汉中三市达到目标要求。即便如此,西安多地还是在一场暴雨中“沦陷”。
委员建议:将海绵城市建设任务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
“我省海绵城市建设虽已实施多年,但停留在规划层面的多,实际建设的少,点状试点的多、全域实施的少。”谢慧莹指出。
如何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更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让市民不再为突如其来的暴雨而遭受损失?谢慧莹建议,应加大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规划与统筹实施,短期内针对内涝突出片区,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系统化解决方案,加快启动实施,解决眼前问题。长期则针对每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系统实施方案,统筹提升城市雨水承载能力。
省政协委员谢慧莹
“建议住建、质监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系列工程建设地方性标准制定修订及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的支持力度。” 谢慧莹认为,应加大对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沣西新城等地正在牵头编制的海绵城市省级地方标准的指导与支持,加快省级标准体系建立。同时将海绵城市建设任务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域落地,力争我省2030年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到建成区80%的目标要求。
过去,不少海绵城市建设进程比较慢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而海绵城市的投资周期较长,相应的投资进度也受到一定影响。
马鹏程建议,可以采用PPP模式与政府实施相结合,拓宽海绵城市建设的筹资渠道。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发商实行奖励政策,延长还款期限,降低贷款的门槛,局部调整利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省政协委员马鹏程
“海绵城市产业市场不健全,很多企业属于创业型企业,规模较小,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市场主体缺乏且产能不足,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谢慧莹建议,应运用政策手段推动海绵产业发展,出台海绵城市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引导海绵产业聚集,打造全产业链的海绵城市产业,推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可进一步加大海绵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在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中优先安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细化研究如何将省级财政对水生态建设中的公益性项目补助工作做到长期化、制度化。
各界导报记者 唐冰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