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个经济”添动力 赶超跑出加速度

2019-01-27 11:08:32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摘要]早上八点,晨霜如雪。伴随着“嘟嘟”的电波声,“北京时间”从陕西蒲城发出。...

  早上八点,晨霜如雪。

  伴随着“嘟嘟”的电波声,“北京时间”从陕西蒲城发出。

  从哈萨克斯坦返回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宛若一条巨龙,驶入西安港。

  正如同这条疾驰的巨龙一般,在“一带一路”的难得机遇下,陕西历史性地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2016年3月26日,首趟“长安号”国际货运回程班列返回“西安港”。西安国际港务区供图

  迎着新时代的改革步伐,陕西的每个角落渗透着“外向型”的发展基因,2018年陕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4万亿元、增长8.3%,增速居全国第五;2018年陕西省进出口总值3513.8亿元人民币,进出口增速位列全国第三;2018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235列,重载率、货运量和实际开行量均居全国第一……

  这一组组数据正在向外界发出陕西对外开放的号角,交织着“枢纽、门户、流动”的追赶超越大动脉,正在完成一场美丽的“蝶变”。

  有学者说,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的过去,请来陕西,这里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未来,也请来陕西,这里是一带一路的起点。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对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并提出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为陕西省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借助独特的优势,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促进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提升陕西经济发展的硬核感。

  正在崛起的西安港。西安国际港务区供图

  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为陕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五新战略为陕西提供了发展目标,那么”三个经济“便是为陕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追赶超越形成了强大支撑,有了这把“金钥匙”,陕西将以更开放、更自信、更宽广的胸怀拥抱未来。

  新时代,新作为。陕西如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追赶超越、破解难题,且看三秦大地,“五新战略”宏图正起,“三个经济”风生水起。

枢纽经济 打通“走出去、引进来”外向型经济大动脉

  占枢纽者,得地利也。

  陕西地处中国大陆地理版图几何中心,中国大地原点位于泾阳县, 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区市相邻, 1小时航程可覆盖中西部主要城市。

  2018年12月31日21时,一架波音787客机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缓缓地滑向跑道,12小时之后这架来自于中国西安的客机降落在美国的洛杉矶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线网络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供图

  这是西安至美国洛杉矶航线直飞的第一架客机。至此,西安机场国际(地区)航线达到64条,联通全球29个国家53个城市。

  1月23日,西安新丰镇火车站货运编组站,连结员郭少雄正在忙碌地调配调度车辆。这里是中欧班列的“神经中枢”, 承担包西、太西、宁西、北环、西康、陇海、西平等七个方向货物列车解编任务。这里也是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和铁轨“丝绸之路”最重要的站点。

  西安新丰镇火车站货运编组站。新丰镇火车站供图

  对于这几年来的变化,新丰镇车站副站长党军明感触最深,中欧班列开通以来,他忙得不可开交。“2018年11月24我们刷新了记录,单日办理车辆33112万辆,刷新了保持全路的最高历史记录。”

  “5年来,车站累计办理中欧班列8000列。随着车站办理车数的不断提升,下一步,车站将充分发挥好编组站的枢纽优势,用更加细致的服务,科学化的配置,提高货运列车的办理效率”,党军明说。

  交通是“三个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组数据表明陕西近年来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发展速度,截止2018年年底,陕西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突破1600公里,铁路建设规模突破1800公里,干线公路建设规模突破2500公里。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突破30万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供图

  在客货运输量方面,2018年陕西省公路、水路累计完成客货运量6亿人次、13亿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31.26万吨,旅客吞吐量4465.73万人次,居全国第7位。

  陕西省“米”字形高铁规划示意图。

  根据规划,未来陕西省“米字型”高铁网将会形成以西安铁路枢纽为中心,对外有8个方向辐射延伸到全国各地。

  2018年以来,陕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打造“国际运输走廊”“国际航空枢纽”为抓手,加快形成航空高端带动、铁路公路无缝衔接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交通枢纽像一条动脉,将各地串联成一个有机发展的共同体,源源不断地给三秦大地输送着最为新鲜的血液。

  交通发展为陕西各城市的联动互补提供了条件,包茂、京昆、福银三条高速线路将陕南、关中、陕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联动发展的多组团、多中心的城市发展经济体。

  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给陕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自此,关中平原城市群变身中国第8个国家级城市群,西安正式入列中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西成一体化快速推进,西安、成阳主城区及西成新区为主的大西安都市圈正在形成。

  地理枢纽,筑巢引凤;交通枢纽,心驰神往。

  随着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各类要素的集聚,实现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壮大、赢得多种经济辐射的枢纽经济已初具雏形。而枢纽经济与区域经济、城市发展的多重叠加,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带动整个大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引擎。

门户经济 打造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占门户者,得天时也。

  陕西有着特有的文化基因,自古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先后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汉代张骞从陕西出发开辟了横贯亚欧的古丝绸之路。

  西安城墙迎宾礼。西安城墙管委会供图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再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一重要使命使得陕西再一次迎来发展的最佳时期。

  作为门户,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宝鸡是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自古就是交通要塞。咸阳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延安被誉为“三秦咽喉、五路襟喉”。杨凌是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三个经济”开启以来,陕西以搭建平台为重点,加快“一带一路”五大中心、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建设,充分发挥陕西向西开放的前沿作用。

  2017年4月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陕西自贸区实施范围将涵盖3大片区:西安片区83.85平方公里、西咸片区35.84平方公里、杨凌片区10.21平方公里。

  陕西自贸区。吴超 摄

  西安经开区管委会自贸办主任饶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陕西自贸区经开片区自成立以来,西安经开区探索了‘一园两国’合作模式,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加快推进“陕西产能”走向国际。”

  自贸区带给西安经开区另外一种变化就是自身实力的提升。西安市经开区成立20年以来,累计增加企业数量3万多家。而自贸区成立20个月以来,经开区累计注册企业19238家,同比增长289.83%,注册资本总计3428.10亿元,同比增长379.18%。

  微信扫描二维码,上传身份证、照片等就能远程办营业执照。2017年7月10日,李克强总理考察陕西自贸区杨凌示范区片区,在综合服务大厅,称赞这项改革让群众不跑腿就能办事。

  这枚小小的数字图标,承载的却是陕西“简政放权”的大事。一年多以来,利用诸如“微信办照”等电子化政务服务办事,早已是陕西民众的常态。

  杨凌自贸区全景图。杨凌示范区供图

  作为唯一一个现代农业自贸片区的杨凌,更是在“长袖善舞”地发挥自身农业优势同时,“长风破浪”深化放管服,提升行政效能。从立项到办结,建设施工项目只需35个工作日;15大类315项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自助办税服务厅24小时不打烊。

  与此同时,借助自贸区平台,向世界播撒“开放 合作”的种子:目前,杨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国际合作园区总数已达到7个。

  西安爱菊集团切身体会到自贸试验区的红利,“就拿我们从哈萨克斯坦采购的2000吨初榨食用油来说,通过“舱单归并”新模式,原来需要申报86票的货物,现在仅需2票,节约通关费用95%。”西安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感受颇深。

  截止2018年12月31日,陕西省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35021家,新增注册资本5628.55亿元。其中新增企业24515家(含外资企业321家),企业注册资本5610.355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8.669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578家。

  自贸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陕西外贸进出口值的突破。2018年陕西省进出口总值达到了3513.8亿元人民币,增速位列全国第三。贸易合作伙伴数量也不断增多,“一带一路”沿线出口高于平均水平。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陕西产业升级持续推进,陕西企业在整合全球资源的过程中持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居西部第一,旅游市场成为开放窗口。

  除自贸区外,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农高会等成熟平台,也为陕西的开放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众多开放平台的构建、开放元素的汇聚,让陕西开放型经济活力更足、实力更强。

  2018年5月中旬,第三届丝博会在陕西西安举行,来自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52位政要、1900余名境外嘉宾将投资兴业的目标瞄准陕西,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省外企业通过开放之门,为陕西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

  “大力发展门户经济,将促进陕西以高质量的发展吸引资源,以优良的营商环境集聚资源,并以安全的信息保障加以巩固。同时,门户经济的发展将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助推陕西追赶超越。”西安邮电大学副教授侯光文表示。

流动经济 激发陕西经济发展新动力

  占流动者,得人和也。

  深冬的关中平原,万物萧瑟,在为春天的生机勃勃积蓄着新的能量。

  陇海铁路线上, “长安号”货运列车往来于这条繁忙的铁路大动脉上。来自陕西乃至全国的商品通过“长安号”与中亚和欧洲国家进行着频繁的商贸互动。

  2018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235列,其重载率达到99.9%,重载率、货运量和实际开行量均居全国第一。

  这些行驶的列车与西安小伙元朝辉有着密切的关系。2015年元朝辉成立了从事面向中亚、俄罗斯跨境电商业务的西安丝绸之路电子商务公司,并从2017年开始成为“长安号”的用户。

  目前,元朝辉的公司已通过长安号累计发送货物134.83吨,商品种类涵盖鞋帽、五金、灯具、电器等。“长安号”为元朝辉的公司提供了便捷。长安号’开行频次增多,增加了货物种类,解决了物流的时效,物流配送周期缩短了一半。

  2013年11月28日开行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西安国际港务区供图

  从2013年11月28日,首趟“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发车,经过6天时间,班列到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2017年11月10日,“长安号”从北欧芬兰科沃拉出发,途经四个国家,用17天时间走完9110公里全程,该线路也是北欧地区首条往返中国的国际联运铁路线路。

  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集团袁小军介绍说:“如今,出口货物从前几年的工程机械、装饰装修材料等,品类逐步扩展到汽车零配件、电子元器件以及一些高端制造产品。”

  根据西安海关统计,“长安号”在2018年第一季度出口机电产品8860.3万美元,增长7.3倍,出口纺织品6325.4万美元,增长15.4倍。

  流动经济,贵在人才。陕西自古以来就是各类经济要素聚集和发散之地。陕西依托自身区位、资源、科教、人才等优势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在全省加速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陕西科教实力雄厚,有108所高校、其中8所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2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67名两院院士、17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150多万在校大学生。

  陕西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户籍改革为核心大力招揽英才。2018年11月21日,北京理工大学学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家伟落户西安市经开区,成为2018年落户西安的第70万个人“新西安人”。

  2018全年,西安市新增“新西安人”795166人。其中博士以上1253人,硕士研究生26762人,本科237543人,大专151121人,中专、技校55786人;人才引进32126人。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总迁入人口的63.5%。

  国内外企业与人才的流动汇聚,释放了陕西经济的“新活力”,为进一步打通能源供给在区域经济的合理流动提供了积极助力。下一步,陕西将以陕北高端能源化工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深化同国内外能源合作,努力形成更多能源化工高端价值链。

  “流动经济通过人才、物质、资金、知识、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和融合,将实现经济效益与发展动能的倍增。通过改革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的共享、人才培养的供需沟通,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吴刚表示。

  发展流动经济,离不开物流产业的支撑。2017年,海航现代物流总部和京东全球物流总部落户陕西,普洛斯、顺丰等知名物流企业也纷至沓来,一条以西安为中心,布点陕西、辐射西部乃至“一带一路”的现代物流新经济走廊正在形成。

  未来陕西将持续推动“三个经济”发展,做强做大门户。发挥第五航权功能,完善国际客货运网络,同步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临空经济聚集发展。提升枢纽功能。按照“五通”要求和国家物流枢纽规划,推动“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并加强陆空港联动、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加强西安、宝鸡、延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体系。

  “通过发展“三个经济”,建构陕西现代经济体系骨架,通过产业发展和科技教育使“骨架”长出“肉”和“大脑”,是实现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可靠途径。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任保平认为。

  打破自然、地域限制,让货畅其流;打破体制、机制藩篱,让人尽其才;搭建各种平台,让资源高效配置。流动经济的发展,不仅让一张网能在此勾连万物,更让一座城吞吐着承古纳新、开放包容的天地豪情。

  “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是陕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新时代追赶超越步伐的重要抓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陕西再次站上了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为我们发挥枢纽和门户优势、补齐开放不足短板、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说。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三个经济 追赶超越 陕西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