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的人类梯田史

2018-06-29 07:59:34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初夏时节,行走在秦岭深处的梯田间,如同穿梭在历史长河中。数百年来,三秦儿女在这里播撒着智慧、勤劳、善良的种子,见证着中华民族顺应自然法则的伟大创举。...

  凤江梯田。

  梯田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见证之一。

  凤堰古梯田、马炉梯田、法官庙梯田同依秦岭,却诞生在不同的历史节点,并在诞生的那一刻留存下独家记忆。

  初夏时节,记者行走在秦岭深处的梯田间,如同穿梭在历史长河中。数百年来,三秦儿女在这里播撒着智慧、勤劳、善良的种子,见证着中华民族顺应自然法则的伟大创举。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人类如艺术家般为大地描绘的曲线,听移民后人讲爷爷的爷爷的故事;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人类如何把不可能成为可能,听老人们回忆艰苦奋斗中平凡的世界,听当地人讲述属于新时代的传奇。

  从这个角度来说,梯田无疑为我们展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史。

  大地“曲线” 演绎古今移民传奇

  地点: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凤堰古梯田

  时间:2018年6月1日

  晨雾中,记者乘车沿汉漩公路,怀着满满希望和些许忐忑,抵达吴家花屋。

  大山深处,吴家花屋尽显精巧别致,其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颇有江南风韵。

  刚从漩涡镇堰坪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吴大敏,以吴家后人的身份给我们讲述了吴氏家族的移民传奇。

  明清川陕大移民中,祖籍湖南长沙善化县的吴氏家族一脉随移民大潮迁徙至此。为了生存,他们与当地人一道,用勤劳和智慧改造自然。自清乾隆至咸丰年间,经过吴氏家族开垦修田,漩涡镇形成了1万多亩的梯田,并保留至今。吴家花屋则是吴氏先祖移居堰坪后的第三代后裔吴敦伍修建的。

  堰坪村村民杨升彩在梯田里插秧。

  在这座占地30余亩的院落里,每一块匾额后面都是一个传奇:修德成家、礼仪行世、赈济贫民、剿匪平叛……

  “吴氏家训的精髓就是耕读传家,在当地,姓吴的人有着天然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吴大敏介绍,“古梯田区域内8000多人都是吴氏后裔,可以说是吴氏家族带头开垦了这片梯田,这片梯田也孕育了吴氏家族。”

  吴大敏虽然不会说湖南话,但仍在记忆中留存着小时候听到的父亲和祖父的“湘音”,让吴大敏眷恋的还有传统的农耕生活。

  “记忆中的梯田比现在还要美,那时都是青瓦老房子,房屋和景色浑然一体。每逢插秧时节,每家每户都会请插秧酒。大家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赤脚上阵,唱着山歌插着秧,现在回味起来那些歌声都是有味道的。”在吴大敏的叙述中,记者也仿佛看到了怡然自得的田园农耕生活。

  在吴大敏的介绍下,记者前往古梯田的两个热门景点。

  堰坪梯田地处比较舒展开阔的缓坡地带,身在其中并不能见其全貌。初夏,正是水稻播种时。堰坪村二组村民杨升彩叫了几名村民帮着她种最后一亩稻田。杨升彩的3个孩子在外打工,她和丈夫共同照看着2亩水稻田、5亩玉米地,家里还养了2头猪和30只鸡。她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家不是贫困户!”言谈间,只见杨升彩和村民们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走进田地……

  沿着凤凰山脉,记者来到位于凤江古梯田景区的熊哲贵家里。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记者看到,满目的梯田“跳动”在大山的“脉搏”上,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蜿蜒而悠长、壮丽而隽秀。

  2009年,熊哲贵创办了凤江古梯田上的第一家农家乐——田梁农家,从此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这几年,她还做起了周边村民山野货的“代销员”,利用自己源源不断的客源和良好的口碑,发展起电子商务。这两个生意让她每年收入超过60万元。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儿媳也早已回家帮忙。

  “旅游旺季还得雇人手呢!”熊哲贵笑着说。现在,凤江古梯田已经成为多家摄影机构的创作基地,经常同摄影家打交道的她给记者介绍:“凤江古梯田海拔落差大、形状好,站在哪里拍都有好景致。”

  2010年,凤堰古梯田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漩涡镇镇长张珍珠说:“我们将以规划引领古梯田保护开发,打造万亩富硒粮油园、万亩茶园、万亩油茶园、万亩特色产业园,真正让凤堰万亩古梯田景区带动全镇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马炉梯田。

  12把镢头 “开垦”自力更生的创业史

  地点: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街道马炉梯田

  时间:2018年6月4日

  马炉村,距离丹凤县城20多公里,山大沟深,位置偏僻。前往马炉村的乡村公路去年虽然经过拓宽,但仍略显狭窄。

  抵达马炉村委会时,记者一眼就看到村委会正对面的一层层梯田,梯田中“学习刘西有精神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标语十分醒目。

  2017年刚到村上的大学生村官冯莅文正在值班。她做起导游,带我们参观刘西有纪念馆,给我们讲述全国劳动模范刘西有的故事。

  在刘西有纪念馆里,最引人瞩目的就是12把整齐摆放的镢头。

  马炉村山高沟深、石多土少,当年群众只能在石头缝里种庄稼。

  1950年,为了让马炉人过上好日子,刘西有成立了商洛第一个变工队。因为没有一件像样的劳动工具,他和一个好伙伴冒着料峭的春寒,步行至百十里外的赵川铁矿背矿石。在赵川,他俩起早贪黑,以换工的方式用20多天的时间换回了87斤生铁。回到家后,他们把生铁打成了12把1尺长的虎牙镢头。

  这年春天,刘西有的变工队肩扛12把崭新的镢头,开始了山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刘西有和他的乡亲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在乱石堆中修田造地、引水修渠、建水库。

  马炉村现有梯田1100余亩,比较分散。面积最大的是村委会对面的炉岔组梯田,有110亩。60余年的岁月变迁,梯田依旧哺育着马炉人。

  康沟的梯田虽然只有48亩,却是刘西有和乡亲们从1956年到1973年,7次“战斗”的结果。1959年冬,刘西有带领270名村民二进康沟。当时没有炸药就用火烧,火烧后用水激,硬是把大石头弄成了小石块。没有铁丝,他们从山上拉葛条拧成绳抬石头,终于垒砌了48道石坎,修出了几十亩台田,可每遇大水,台田都荡然无存。1972年,刘西有第7次走进康沟。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他亲自示范修了段宽5丈、高5尺、长2丈的样本田,让大家照着干。最后,村里终于修成了台田。

  法官庙村的马先营打算将新建的房子发展农家乐。

  冯莅文出生于1990年,讲述起那段峥嵘岁月时有些激动。她坦诚地告诉记者:“虽然在马炉村土生土长,但工作之前对刘西有精神和过去那段历史很陌生。”经过这段时间的熏陶和学习,冯莅文只要看到年轻人来到村里,就会主动上前讲述这些故事,她说:“我们更应该学习刘西有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而不是虚度光阴。”

  刘西有纪念馆里播放着1973年拍摄的纪录片《大寨红旗映丹江》,讲述的就是那段历史。今年64岁的王富仓在拍摄纪录片时曾在现场帮忙,“大伙儿当时的干劲真大,一锤头下去石头就会被打碎。”当年19岁的他高中毕业,就被刘西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刘西有给他找入党介绍人。在那个年代年轻人开始尝试外出发展时,刘西有劝他:“你要成为让党依靠、信赖的人。只有把马炉建设好,我们才是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

  马炉村委会主任贾西奎介绍:“当年刘西有种植的山茱萸,如今依旧是村里的主导产业。而他带领大伙儿修建的梯田,则给马炉人留下一座丰碑、一种精神。”

  2017年年底,马炉村按期脱贫出列。如今,依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的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秦岭原乡”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地点:商洛市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梯田

  时间:2018年6月5日

  此次梯田之行的最后一站是法官镇法官庙梯田。

  沿着宽阔的环山公路一直攀爬,记者抵达土地岭观景平台时,法官庙村早已沐浴在晨光中。

  5月初,记者曾随200多名海外侨胞初访法官庙村,当时观景平台上的连连惊叹声和拍照快门声不绝于耳。“这才是乡村最美的样子!”眷恋故土的人们如是说。

  漫步法官庙村,安静、悠闲的田园风光让人仿佛步入陶渊明诗中的世外桃源。

  法官庙村的梯田之前就是一些村民自修的石坎田。今年60岁的马先营在这块土地上种过水稻、种过麦子,“早些年,靠天吃饭,收成不稳定,日子过得恓惶啊。”马先营趁着改革浪潮也外出务工,但这几年年龄大了,身体也差了,就回到了老家。

  2014年,法官庙村在西岭子新修石坎梯田250亩,并在山顶上建设了蓄水池,引水灌溉,把西岭子建成了现代农业园,使得西岭子成为法官镇乃至山阳县的地标性景点。同时,村上对村委会周边150亩土地进行整修,并对所有缓坡地进行设计,全部修成石坎梯田,和西岭子相映成趣,形成壮观的梯田景观。

  现在修建梯田时,打头阵的不再是人力,而是现代化机械。马先营和村里的村民只是在后期帮着垒石块。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湖北发展多年的刘升意去年也回到了家乡。他重建了家里的老房子,发展起了民宿,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生意很火,“这次回来就想住下不走了,村里越来越美,空气又好,这就是城里人向往的生活。”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法官庙村成为乡村建设的样板。法官庙村提出的“奇山秀水、莲田叠翠、食藕品茗、养生怡情”的“秦岭原乡”发展目标,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相吻合。

  在这里,一草一木、一居一室都可给当地人带来经济效益。朱应根在荷塘边开了一个小摊位,售卖浆水鱼鱼、神仙凉粉等本地小吃,“我们的食材都是自家种的或山上采的,确保纯天然无公害。”

  贫困户杨修安的家在赵家湾的老街民俗风情体验区内,他13岁时跟着叔叔学习竹编技艺,如今在村上经营着竹编坊。“游客喜欢这些传统的手工竹制品,就是现在会编的人已经不多了,孩子们觉得累不想学啊。”

  如今,法官庙村全村人均收入已从2015年的不到7000元,提高到2017年的人均11588元,已有147户贫困户顺利脱贫摘帽。2017年12月,法官庙村顺利通过了省市3A级旅游景区创建验收。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秦岭 梯田 镢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