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沿黄生态城镇带 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2018-10-10 08:00:21  来源:各界导报  


[摘要]“我曾先后四次沿黄河区域调研,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实情,发挥好政协力量。”省政协委员王振海在调研中发现,沿黄区域虽然自然生态资源富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人口普遍外流、贫困比例高,现有条件难以支撑沿线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城镇化等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的需求。...

  省政协委员王振海: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 王惠玲

  “我曾先后四次沿黄河区域调研,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实情,发挥好政协力量。”省政协委员王振海在调研中发现,沿黄区域虽然自然生态资源富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人口普遍外流、贫困比例高,现有条件难以支撑沿线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城镇化等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的需求。

  陕西沿黄区域除北部神木、府谷和韩城市GDP总量较高外,其余县市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较低。沿黄区域13县(市)发展两极分化,缺乏引领性中心城市,共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王振海讲道:“沿黄区域大部分地方人口外流现象严重,与经济发展形成恶性循环,需要有一批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项目支持沿黄生态城镇带的提升和发展。”

  王振海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对沿黄区域的开发和提升进行顶层设计,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沿黄区域沿线脱贫攻坚相结合。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各类企业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增加区域内优势资源互补,减少恶性竞争,逐步完成沿黄区域整体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或行业竞争力。

  “目前,虽然沿黄公路已经通车,但受地形局限,周边路网密度低,且水运无法全线通航。”王振海建议,省政府应牵头制定沿黄区域相关扶持政策,给予沿线区域优惠政策,通过基础设施提升、生态恢复、文化复兴等手段,促进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沿黄路真正打造成一条造福百姓的生态观光致富路”的要求,我省已启动了沿黄生态城镇带工程顶层设计等工作。“政策的落实至关重要。”王振海认为,只有将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到基层,才能真正造福沿黄区域建设。他建议,由省、市政府联动,对于沿黄区域内各项工作开展,制定年度目标任务,明确目标主体责任。并在各级政府内建立专项考核机制,加大沿黄区域内的考核力度。

  省政协委员赵力强:设立统筹机构 避免各自为战

  □ 记者 吴军礼

  榆林已经制定了《榆林市沿黄生态城镇带实施方案》,渭南、延安还按兵不动;延安、榆林已经开工建设的沿黄公路,部分路段山体却没有加固、减速带配套设施等也没有就绪;不同市县、不同路段的美化、绿化各不相同,没有固定“妆容”……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赵力强在“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月度协商会上发言时,列举了各地、各部门因为缺乏统筹协调而在建设中发生的“窘况”。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涉及陕西4市12县,由于没有宏观管理机构的统筹协调,因此各地在经济规划、品牌塑造等重大事宜上经常各自为战。

  缺少统筹协调、没有统一规划,再加上部分地区建设发展上“视野不宽、站位不高、创意不足”,导致在产业发展上也存在盲目建设现象。这就形成了产业特色弱化、产业项目雷同。例如,绥德县和吴堡县同时建造奇石馆;延长县和吴堡县同时策划黄河漂流项目;延长、绥德、吴堡三县同时开发红枣采摘项目。

  赵力强建议在省级层面成立沿黄生态城镇带发展管理协调办公室,统筹协调沿黄生态城镇带区域品牌构建、宣传,以及跨省合作等重大事宜。

  此外,他还建议由交通、发改、财政等省级部门,以及渭南、延安、榆林等市形成合力,设立沿黄观光公路管理协调机制。“协调机制办公室应设在省交通厅,定期召开协调会,负责统一协调、处理沿黄公路在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赵力强说。

  赵力强建议依托黄河资源优势和文化传承,用国际视野和营销渠道,秦、晋、蒙联合打造“中华黄河文明精品展示区”“秦晋黄河文化公园”文化旅游品牌。并重点打造黄河瀑布、乾坤湾、史圣文化等景区品牌;利用大枣、林果、杂粮、马铃薯等产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同时强化秦晋合作,推动资源共享、文旅开发、农业协作、生态共建等方面的经验探索。

  延安市政协副主席黑树林:打造“公路+城镇+旅游+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记者吴军礼

  “打造黄河沿岸‘公路+城镇+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同步发挥效益,将促进我省黄河沿岸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延安市政协副主席黑树林在“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月度协商会发言时说。

  让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中公路、城镇、旅游、特色产业有机融合,首先要解决沿黄公路畅通问题。

  黑树林说,目前沿黄公路全线采用两种技术标准:从渭南到延安市宜川县309国道以南约200公里为二级公路标准;从宜川县309国道以北至榆林府谷600多公里,为三级公路标准,这占到沿黄公路总里程75%左右,行车速度限定在每小时30公里。黑树林认为,这一路段山大、沟深、坡陡、弯道多,三级标准很难保证车辆安全畅行。

  因此,他建议按照二级公路和旅游专线建设标准,对现有设计进行完善,改造现有三级路段,同时把沿黄公路建设与旅游产业带建设融合,并将通往沿线城镇、景区、产业园的道路纳入沿黄公路项目,然后投资扩建。

  道路改造升级后,要以此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旅游为目标,加快生态城镇建设。

  在旅游打造上,黑树林建议按照春季观花、秋季赏叶、四季有景、处处是景理念,提高整体景观风貌设计水平。“既要有人为景观‘万顷碧绿一点红’的奇异,又要有自然景观‘满山红遍尽烂漫’的全域生态旅游线。”黑树林说。

  在产业打造上,黑树林建议相关部门设立黄河沿岸特色农业设施建设治理项目,解决黄河沿岸地区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土地、水利条件差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宋阿丽: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 李欣怡

  “要致富,先修路。”省政协委员、西北(陕西)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阿丽认为,沿黄公路的建成通行,对沿线历史文化传承、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合作、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为进一步加快沿黄生态城镇建设,宋阿丽建议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沿黄公路沿线景观效果,制定出台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鼓励优先发展林业、休闲观光旅游等低碳、绿色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开发战略,防止破坏生态。在沿黄公路沿线两侧栽植护路林带,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众自发定点栽植,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增强生态保护功能。同时,实行沿黄道路景观带“路长制”,加快推进景观带建设。

  针对沿黄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沿线城镇交通网络不通畅、旅游产业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宋阿丽建议省级层面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设立沿黄生态城镇带专项资金,成立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开发引导基金,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方参与,精准投放到沿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等领域。同时,建议由省政府牵头,引进陕旅等大型旅游开发企业,统一策划开发沿黄生态城镇带旅游项目,支持沿黄沿线打造特色小镇、自驾游目的地等项目。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按照沿线各地“一地一品”的思路,统筹规划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利用网络、电商等渠道解决销路不畅问题,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脱贫增收。

  省政协委员常勇:在沿黄生态城镇布局农副产品加工业

  □ 李欣怡

  “沿黄生态城镇带农作物质量好,但多年来并未卖上价格。我认为这是该区域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省政协委员、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常勇,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针对沿黄生态城镇带农副产品加工业布局不均、沿黄生态城镇带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不完善、“农业生态教育培训”还未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常勇建议,在沿黄生态城镇布局农副产品加工业,可充分发挥陕北自然资源优势,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健康发展,降低农副产品加工成本。同时,可利用当地劳动力和厂房建设用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脱贫致富,还可与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

  沿黄生态城镇带涉及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滩水区和土石山区,农业资源丰富。常勇认为应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搞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示范区建设,可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和展示,加快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应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业生态教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据国内外相关专家研究,城市青少年所患一些精神疾病与不接触或少接触绿色生态的大自然有关。常勇建议应建立“农业生态教育培训”基地,提高青少年学农爱农的积极性,并通过在沿黄布局以区域农业生态历史沿革、动植物发展历史演进、现代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为主的农业生态教育培训,将农业生态教育培训纳入中小学教育之中。采取“夏令营”“体验游”等形式,将“体验教育+农事教育+自然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土壤、昆虫、植物、动物等农事活动,实现都市人体验自然、疗愈心灵的“田园梦”。

  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崔琰:提升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品质

  □ 记者 张姣姣

  “沿黄公路主线已全线建成,但各地市路段技术标准和实际路况差距较大,沿线城镇服务区、停车泊位等服务功能不足,通往沿线各城镇的支线(路)建设也不足。”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崔琰经多次考察调研后发现,沿黄公路沿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文化性与景观的协调性较弱,而且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连接性、过渡性较差。同时,由于各乡镇与沿黄公路的连接度参差不齐,沿黄公路的辐射作用也有所不同,特别是与沿黄观光线连接度较低的村镇实际受益不大。

  崔琰建议要统筹规划,增强沿黄公路与沿线城镇的连通性,上级政府对辖区各行政单位进行统筹规划,增强空间规划的统一性、权威性和长效性。全面推进旅游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林业规划等规划的衔接。要协调道路交通、林业、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对沿线的道路等级、周边环境绿化、特色农业发展和旅游标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强公路沿线城镇的连通性。

  “要丰富沿线新业态、打造区域生态城镇特色。”崔琰说,沿黄公路线作为一条“景观路”“富民路”,应以沿黄公路为依托,做好、做强沿黄公路(尤其是陕北路段沿途人烟稀少、食宿条件有限区域)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的项目建设,提升服务业及配套设施水平,选择一批小镇、乡村,吸纳当地农民加入,尽快完成已有重点城镇和拟建城镇的培育开发,引入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和服务,打好文化和特色牌,大力发展沿线乡村旅游,既能充分满足游客需求,又能带动沿线乡镇农村发展、农民群众就业创业,实现旅游扶贫、旅游脱贫。

  潼关县政协主席燕德民:做好各种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 记者 张姣姣

  “长期以来,潼关的产业主要依赖黄金开采和初加工,随着黄金储量的逐渐减少,现代黄金深加工、物流、旅游服务产业又尚未形成规模,农民进城就业途径较少,产业亟需转型。”对于潼关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潼关县政协主席燕德民担忧道,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差,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镇需要。同时,潼关区域优势明显,资源物种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优势转化不足,辐射带动不强。

  在《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中,潼关属三大片区之一的渭南片区,规划面积52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生态建设区规划面积约64平方公里。目前,全县城镇人口7.59万人,城镇化率47.3%,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提升阶段。

  “在修订完善各项建设规划时,应注意做好各种规划之间的有效协调和衔接。”对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燕德民建议,首先要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突出各自的特色。其次,要坚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防止各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同时,也要严格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加大规划实施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建设。

  燕德民还提出要注重融合发展、全方位推进的建议。他说,要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进程,产业兴旺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支撑。要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结合起来,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同时,要以特色文化打造城镇化,充分挖掘沿黄生态历史文化资源,将黄河文化、农耕文化与城镇建设有机融合,体现沿黄城镇特色,提升城镇文化品位。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省政协 委员 沿黄区域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