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四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获悉,该厂“127+N”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油田注水泵振动在线监测及智能分析技术”荣获油田公司2024年度群众性创新创效成果一等奖。
熟悉油田注水的人都知道,把水注入目的层需要通过注水泵提升注入压力,在油田注水领域,注水泵是提升注入压力的关键设备。然而,由于注入水普遍具有腐蚀性,且注水泵需全天候运行,导致泵体内部零件易出现磨损、腐蚀等问题。
为了实时掌握注水泵运行情况,采油四厂高技能创新人才团队围绕一线生产建设难题的解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找寻实时掌握注水泵运行情况的举措和办法。
在研发初期,创新团队面临选择机械化还是数智化的路径分歧。最终,根据2025年工作部署中关于“做强数智转型支撑”的要求,团队决定顺应数智油田建设趋势,为注水泵监测系统量身定制数智化属性。为了深入了解注水泵运行中的问题,创新团队先后7次深入生产建设现场,通过走访交流和现场调研,掌握了不同开发区域、不同注入层位注水泵的运行情况。
走访期间,路三转中心站副站长曹宇坤介绍说:“我们厂的注水泵长期高负荷运行,容易发生机械故障,而实际生产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只能依靠人工经验来判断。”针对这一问题,创新团队在分析研究机械运行原理中寻举措、找办法,通过分析注水泵振动频谱特征与故障模式的关联性,并将数据采集的重点放在振幅、温度等关键数据上。
随着传感器加装工作的完成,团队自主开发了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对注水泵故障的及时、准确研判。团队成员胡志才介绍:“我们在化六转注水站进行了应用实验,经过连续180多天的监测,成功预警了3种故障,较去年同期减少30%以上。”
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新员工判断注水泵故障的能力,故障维修时间缩短4小时,使4名大班员工从单次维修工作中解放出来,换算成经济价值相当于4000多元,跟踪技术应用效果的李周建表示。鉴于实验的良好效果,创新团队已将该项技术成功接入“SCADA系统”实施远程监控,实现了降低劳动强度、提升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支出的多重效益。(赵奇 陈建功)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