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庞浩楠 通讯员 陈声俊 记者 唐冰)9月29日,秋意渐浓,细雨润物。一场别开生面的“局长走进委员工作室”协商活动在石泉县池河镇拉开序幕。活动伊始,县政协主席胡学军带领县水利局局长、部分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深入田间地头、水库渠系,实地察看水利设施的建设、运行与维护情况。随后,一行人走进委员活动室,围绕镇域水利设施建设,开展了一场直面问题、高效务实的面对面协商。
“西沙河水库灌片年久失修,淤泥沉积较厚,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一位委员代表率先发声。“集镇供水水质受降雨影响大,天旱时又供应不足。”“集镇及周边区域供水设施亟需改造提升。”……委员们紧随其后,补充建言。面对这些直指要害的问题,水利局局长边仔细记录,边不时追问细节,现场气氛热烈。
这正是石泉县创新推行“局长走进委员工作室”工作机制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县政协积极探索建立此项机制,通过实施三个“一线”工作法,有力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协商平台设到一线。将议事场所从机关前移至镇村、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协商、表达诉求,使政协协商更接“地气”。部门负责人走进一线。推动部门局长主动走进委员工作室,直面基层最真实的声音,现场回应群众关切,精准解答政策疑惑,实现从“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下乡”的转变。问题解决在一线。通过现场调研、现场协商、现场答复,力求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对策在一线研讨、方案在一线形成,推动民生关切得到快速响应和实质解决。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听到了最真实、最鲜活的民意。”参与活动的县水利局局长感触颇深,“在办公室看报告,远不如深入田间地头感受深刻。如今我们是‘带着问题来,揣着解决方案回’,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大大增强了。”
“以往是我们四处找部门反映问题,现在是局长主动下来听取意见,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都大不一样了!”一位政协委员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参与者的心声。
为确保协商活动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石泉县配套建立了严谨的“闭环”工作机制。活动前,委员工作室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收集民意,确定协商议题;活动中,部门负责人与委员、群众代表充分沟通,凝聚共识;活动后,建立协商成果转化清单,明确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并由委员工作室跟踪督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目前,这一机制已在全县推广开来。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林业局局长走进两河镇委员工作室,共商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计;教体科技局局长走进后柳镇委员工作室,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卫健局局长走进饶峰镇委员工作室,探讨基层医疗服务提升之策……一场场富有成效的协商活动。
据统计,自该机制推行以来,全县已开展“局长走进委员工作室”活动10余场,收集社情民意40余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20多件,协商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
县政协主席胡学军表示,石泉县将持续深化和完善“局长走进委员工作室”工作机制,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延伸协商触角,让这一机制覆盖更广、响应更快、服务更优,为扎实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石泉、幸福石泉贡献更多政协智慧与力量。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