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政协委员袁学勤:廿六载根植乡土 履职尽责系家国

2025-09-04 18:55:1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1995年,首批从汉滨区大河中学走出大山圆梦大学的袁学勤,大学毕业时,没有忘记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立下的誓言,怀揣着扎根家乡的本心和对教书育人职业的敬仰,放弃了到上海的就业机会,回到了母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根植了她扎根乡村教育的深切情怀。...

  袁学勤,汉滨区第十六届政协委员,汉滨区大河中学教师。从大学毕业,到三尺讲台,她扎根汉滨北山,躬耕教坛二十六载,奉献了青春,传递了知识,播撒了最美、最真的爱。

  1995年,首批从汉滨区大河中学走出大山圆梦大学的袁学勤,大学毕业时,没有忘记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立下的誓言,怀揣着扎根家乡的本心和对教书育人职业的敬仰,放弃了到上海的就业机会,回到了母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根植了她扎根乡村教育的深切情怀。

  这份情怀,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二十六年前,她选择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把教育梦想扎根在这片土地。近一万个日夜,晨钟暮鼓、深夜备课、批改作业,已成为生命的节拍。送走一届届学生,见证“泥巴娃”走进大学、“打工仔”变成创业者、“山里娃”成长为栋梁。她深深体会到:守护乡村孩子的梦想,就是守护国家最基础的希望。

  这份情怀,是“桥”与“梯”的使命。作为教师,她是孩子走向远方的一座“桥”。她躬下身子,让他们踏着她的背脊,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她不只传授知识,更用乡音乡情在他们心中埋下“爱国爱家”的种子。作为政协委员,她是连接基层与国家的一道“梯”。二十六年的坚守,让她读懂乡亲的期盼,看清乡村教育的症结。为了更好地履职,利用课余时间,她走遍北山地区的学校,倾听校长、老师的心声;走进特殊家庭,感受家长的焦灼与期望,撰写了《关于“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和《关于落实“双减”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监管责任的提案》。为解决因家庭教育缺失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先后又提交了《关于继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案》和《关于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建议》。她的提案带着泥土气息和生活热度——它们关乎师资、校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乡村振兴中教育的未来。她撰写的《关于继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案》被评为2023年度优秀提案。

  这份情怀,是“小我”与“大我”的交融。二十六载,她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这片土地。她的命运早已与这所学校、乡村教育、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当看到我的学生成为教师、军人、金融才俊、医护工作者……在各行各业报效国家,她心中充满欣慰与自豪。她明白,“小我”的价值,已在无数“大我”的成长中得以延续。这份满足,胜过一切荣誉。尤其当她从高级数学教师转型为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成为汉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团队核心成员后,看到家长在她的帮助下学会与孩子沟通、孩子们在我的悉心疏导下走出阴霾、重现笑容,那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让她更深知守护心灵、引领成长的责任何其神圣。

  廿六载风雨,廿六载初心。对她而言,家国情怀,是师者的仁心与委员的担当交融共生。在教育事业的土地上,她始终做一名辛勤的耕耘者,修枝裁叶、播撒阳光。在最美的时光里,她用无悔的坚守,托起学生成长成才的梦想,用激情奋斗的青春,谱写出一曲奉献的赞歌!(来源:汉滨区政协教科卫体办)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汉滨区 政协委员 履职尽责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