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陈世宏 高翰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近年来,镇安县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紧扣教育强县建设目标,将助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为民、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父母学堂·同心育人”特色品牌,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机制,为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近日召开的商洛市家校社协同育人联席会暨“教联体”建设启动会上,其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广受好评。
强化引领聚共识,凝聚育人向心力。镇安县政协坚持思想先行,以“书香政协”建设为依托,联合举办“同心大讲堂”,组织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深化对家校社协同育人重要性的认识,筑牢思想根基。同时,充分发挥政协智力密集优势,聚焦家庭教育的痛点难点,积极建言献策,累计提交相关提案28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6条,召开专题协商会议12次,组织教育界别委员提交议政发言材料11份,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50余条。特别是围绕家庭教育重点课题深入调研,形成的《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家庭教育名县》调研报告中提出的打造百所示范家长学校、培养千名家庭教育讲师、选树万名优秀家长的“百千万”工程的建议,得到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的批示肯定,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搭建平台建机制,织密服务保障网。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镇安县政协着力构建多元平台和长效机制。一方面,建立政协家庭教育指导委员工作室,选聘政协委员担任负责人;牵头成立镇安县金台书院家庭教育促进会,依托书院阵地完善设施,构建专业志愿服务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制度保障,促成出台《镇安县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行动方案》《镇安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机制,明晰各方责任。通过召开县政府、县政协家庭教育联席会议,有效形成了部门主动作为、学校家庭同频共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联合县委宣传部、县团委、县关工委、县检察院、县妇联、县教体局、县司法局、县民政局等部门,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其经验做法《镇安县推进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中央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等刊发交流,其做法和成效获市、县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打造品牌创特色,提升服务实效性。“父母学堂·同心育人”是镇安县政协精心打造的家庭教育核心品牌。其经验做法在城区和15个镇(街道)全面铺开,每月举办一期专题讲座,引导家长科学施教;创新开设“村民夜校”,便利群众农闲时学习。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城区“父母学堂”31期、镇(街道)讲座101场次、“村民夜校”25期,线上线下惠及广大家长及群众21.3万人次。在“父母学堂·同心育人”品牌效应带动下,全县已有172个家庭荣获市、县“优秀家庭”“先进育人家庭”称号。为夯实品牌建设的专业支撑,镇安县政协积极探索“政协委员+家庭教育促进会+专家教师”模式,组建了一支由25名政协委员及专家、105名专兼职教师、60余名志愿者构成的优质服务团队。为确保活动质量,县政协家庭教育指导委员工作室实行项目闭环管理,并经常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推动“父母学堂”志愿服务走向系统化、规范化、高效化。目前,该品牌已成功入选2025年陕西省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创新载体拓内涵,激发成长新动能。为丰富协同育人内涵,镇安县政协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结合“书香政协·同心阅读”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好书共读”“国学亲子讲堂”“父母主题沙龙”“亲子阅读”等系列活动,激发家长学习热情,助推“书香社会”建设,目前已有2015个家庭建立专属阅读区;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创新开展“阳光心动能·家教促成长”系列活动,在米粮熨斗初级中学、月西小学等17所中小学校推广“宋馨阳光心理教育”,通过“阳光诵读”等活动,有效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心态,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推行该模式的熨斗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中小学校,2024年、2025年连续两年中考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此外,镇安县政协还积极发挥联系广泛优势,组织政协委员和社会力量深入基层,开展“重教兴学”“兰花敬师”等活动62场次,向优秀教师敬献兰花200余盆,走访慰问、奖励重教兴学家庭1351户,资助贫困学生428人,有力营造了全社会尊师重教、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浓厚氛围。由镇安县政协牵头的助学等“双拥六助”项目获评全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