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议政聚合力 凝心聚力促发展 ——石泉县政协两河镇委员工作室“四链协同”机制助推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5-08-07 16:12:0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石泉县两河镇地处秦岭腹地,山林覆盖率达84%,堪称“天然药库”。...

  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庞浩楠 通讯员 陈声俊 张超 记者 唐冰)石泉县两河镇地处秦岭腹地,山林覆盖率达84%,堪称“天然药库”。近年来,两河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培育,政协委员工作室通过构建“党委领题链、协商解题链、委员示范链、监督闭环链”四链协同机制,推动建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康养”全产业链,截至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坚持党委领航,精准破题明方向

  镇党委锚定“秦岭河谷康养小镇”发展定位,构建“党委点题、政协出题、协商破题、委员答题”工作机制。政协委员工作室创新建立“1+3+X”协商议事体系(1个联络组统筹+委员、大户、药企3类主体协同+X个产业链环节),聚焦种源培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等6大关键环节,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4次,形成专题报告2篇。通过调研,梳理出品种单一、加工滞后、销售渠道狭窄等6大类问题,推动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三年规划》,确立“一核一带”空间布局(核心示范区+产业示范带),明确天麻、猪苓、黄精三大主导品种,同步试种土荆芥等珍稀品种。

  深化三级协商,系统解题提质效

  创新实施“三级会诊”协商机制:简易问题工作室“即时协商”,复杂议题专题协商,重大项目“党政+政协”联席协商。针对产业链短板,组织多层次协商活动8场,整合企业、乡贤、技术专家等多元主体建议23条。通过“订单式协商”对接天士力、步长制药等龙头企业,促成黄精、丹参等1500亩订单种植;实施“项目化协商”争取资金300万元,建成900㎡中药材趁鲜加工厂,引进陕西百草源中药材加工公司;开展“技术型协商”组建“土专家服务团”,解决技术难题12项。

  强化委员担当,示范答题促振兴

  实施“委员领航工程”,推动4名政协委员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发挥“头雁效应”。政协委员郭九余历时9年精心打造中医理疗、药膳食疗、百草研学等一体的本草溪谷中医药康养产业园区,种植100余种珍稀药材,辐射带动全镇发展。政协委员、中心村副主任罗贤勇带领中心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药材1150亩,通过实践摸索,成为中药材种植的“土专家”,以及政协委员成为中药材电商带头人等。通过示范带动,培育新型职业药农32人,推动中药材产业实现种植规模化、加工现代化、产销一体化发展。

  完善监督闭环,跟踪问效保落实

  构建“全周期”民主监督体系,制定《中药材产业监督清单》,建立“季度视察+专项督查+年终评议”工作机制。围绕三年规划实施、重点项目推进等开展视察4次,形成问题整改台账8项。例如,针对技术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督促建立技术服务分片包村责任机制;针对单打独斗、合力不足问题,成立以中心村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联盟,实现统一育苗、统一调配、统一收购。通过“协商-落实-监督-反馈”闭环管理,确保协商成果100%转化落实,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近年来,石泉县政协两河镇委员工作室坚持系统思维,将政协协商嵌入产业发展全链条,激发政协委员“既议又干”的双重优势,建立“调研-协商-落实-监督”完整工作闭环,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石泉县政协 两河镇委员工作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