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养老之惑 铺普惠之路——大荔县政协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协商调研小记

2025-07-22 20:45:1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7月10日,大荔县政协副主席张华带领尚公正、张冬茜、梁秀玲、吴涛、梁平、乐忠文、陈雪艳、孙稳周等委员,深入养老机构、社区照料中心,就“应对人口老龄化、扩大普惠养老”展开专题调研,在实地走访与坦诚交流中,为老人们的“幸福晚年”寻找答案。...

  记者 樊星 韩璋 通讯员 钱荔

  老龄化浪潮下,“养老”二字牵动着无数家庭的神经。7月10日,大荔县政协副主席张华带领尚公正、张冬茜、梁秀玲、吴涛、梁平、乐忠文、陈雪艳、孙稳周等委员,深入养老机构、社区照料中心,就“应对人口老龄化、扩大普惠养老”展开专题调研,在实地走访与坦诚交流中,为老人们的“幸福晚年”寻找答案。

  从县中心敬老院的供养大楼到胜达爱心养老院的护理站,从西城街道德邻苑日间照料中心的助餐点到韦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场,委员们边走边看,不时驻足询问:“老人每月花费多少?”“护理员配比是多少?”“失能老人有专门照料吗?”笔记本上,记满了设施短板、服务痛点,也记下了老人们“希望有人常陪聊天”“看病能更方便些”的朴素心愿。

  座谈会上,县民政局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既提到“养老床位较五年前增长60%”的成绩,也坦言“农村养老设施薄弱”“专业人才短缺”等现实难题。话音刚落,委员们便打开了话匣子。

  “农村养老是块‘短板中的短板’。”尚公正委员拿出调研时拍的照片——偏远村的互助幸福院内,建设年份早,设施陈旧。“独居老人最怕的是‘没人管’,建议把农村养老设施纳入乡村振兴‘标配’,按每村20-30张床位建照料中心,再请本村妇女当‘助老员’,政府给点补贴,既解了急,又接地气。”

  “居家养老的老人更需要‘隐形守护’。”张冬茜委员展示着一份“智慧养老需求表”,“85岁的王大爷说,夜里起夜怕摔倒;独居的李奶奶希望有人每天问问平安。”她建议政府牵头建个“智慧养老平台”,“给老人配个简易呼叫器,连接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一键呼叫就能上门,困难家庭的设备费用由财政补贴。”

  “医养脱节是老人最犯愁的事。”梁秀玲委员翻着养老院的医疗记录,她语气沉重:“得让卫生院和养老院‘手拉手’,派驻医生每周驻点3天,把血压测量、输液换药这些事在院里解决,医保还能报销,老人就不用来回折腾了。”

  “民办养老院得‘降价提质’。”吴涛委员算着一笔账:“现在中等民办院每月平均要1300多,困难家庭扛不住。”他建议对民办院按“接收一位低保老人补500元”的标准给补贴,“但得约定30%床位是普惠价,让困难家庭也能负担。”

  “护理员留不住,养老服务就稳不了。”梁平委员的话引起共鸣,“有个护理员说,干得再好也是‘伺候人’,年轻人谁愿意来?”他提议给护理员评“星级”,“三星级每月多补300,五星级补800,让这行成个‘体面职业’。”

  张华表示,“养老是‘慢功夫’,更是‘良心活’。”委员们的建议摸到了老人的“心跳”,会后会把这些“金点子”整理成报告,推动相关部门从设施、人才、政策上发力,“目标就一个:让大荔的老人们,不管住家里还是养老院,都能活得有尊严、有滋味,这才是普惠养老的真谛。”

  中午11点30分,调研结束。委员们走出会场时,阳光正好,街边的老年活动中心里,几位老人正坐着下棋,笑声朗朗。大家知道,这场为“银发岁月”奔走的调研,不是终点,而是让更多老人安享晚年的新起点。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大荔县 政协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