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庞浩楠 通讯员 刘效廉 记者 唐冰)谋发展,献良策,建诤言。4月17日,紫阳县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召开。在大会发言环节,8位政协委员聚焦乡村振兴、民营经济、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以数据为支撑、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实策、出实招,展现出新时代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
“紫阳县是全国著名的天然富硒区,资源、生态、文化优势明显。但受限于地势复杂、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大量庭院资源闲置,利用率不足。”在大会发言环节,第一个站上讲台的政协委员朱章银开门见山。“发展庭院经济已成为农村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型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朱章银建议,应结合各镇资源禀赋,差异化布局“富硒+”种养和“山水+”文旅庭院经济,盘活闲置资源,推行“村企共建”统购统销模式,完善科技特派员帮扶机制,打造“硒源小院”“茶香庭院”等特色品牌。
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转型关键力量,当前面临着协同机制不畅、包抓覆盖不足、帮扶盲区及要素保障创新不足等问题。李青山委员建议,健全协同机制,优化“亲商助企日”等帮扶机制,按行业分类落实包抓责任,闭环办理企业诉求;深化干部包抓,建立小微企业成长库,落实“属地+行业”双包联机制,提供“一对一”政策咨询和难题协调服务,强化考核激励;同时强化要素保障,推行“非禁即入”公平竞争,精准推送减税降费、融资支持政策,加强企业培训及“4+3”产业链协同,推动民营经济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
近年来,紫阳县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立足“中国硒谷”核心区资源禀赋,以富硒美食产业为抓手,培育出经济增长新动能。目前餐饮业占社零总额超10%,形成483家餐饮企业与770家小餐饮协同格局。为进一步放大资源优势,汪鹏委员建议,构建“食材-菜品-品牌-场景”全产业链:建设标准化种养基地,开发富硒宴及便携食品,扶持主题餐厅;串联茶海、古镇打造互动场景,升级夜间经济并融入民歌展演;创建“紫阳硒味”品牌,借力短视频及美食地图传播;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研发,培育烹饪人才,建立订单农业机制,推动富硒美食与文旅深度融合。
与汪鹏委员不同,李江委员则把目光聚焦到了基层矛盾上。为应对基层矛盾主体多元、类型多样、诉求复杂的新特点,李江委员建议,拓宽调解员选任渠道,吸纳专业力量建立人才库,健全培训体系提升能力;深化党建引领,构建联动责任机制,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分级处置矛盾;打造示范阵地延伸调解触角,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通过案例展播、调解进社区等活动增强群众认同,引导群众优先选择调解途径,筑牢“预防在先、调解在前”治理防线。
截至2024年底,紫阳县60岁以上老年人达6.3万,近半患慢性疾病,面临医养机构不足、中医康护资源匮乏等问题,需推动“医养药”深度融合。唐华梅委员建议,以县中医医院为核心,联动镇卫生院打造示范中心,开设老年医学科并增设康养床位;鼓励社会资本建设护理院,推广药膳、养生等场景,两年建成10家体验点;同步培育人才,定向培训护理员,组织进修,传承验方并纳入医保;探索“种植+旅游”模式,建设示范村,开发体验项目,推动“银发经济”与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紫阳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乡土人才是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陈科江委员建议,打造“紫阳匠人”品牌,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星级评价体系,分类培育与动态管理人才;整合闲置资源打造“零成本”创业空间,推出“人才贷”等政策,以“三金模式”促进技术入股与产才融合;同步强化数字赋能,开发“紫阳人才码”,实现政策兑现“一网通办”。通过组织、资金、数字协同发力,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生态,让乡土人才在产业链上增值,技艺在市场中闪光。
小管道连接大民生。紫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实现全覆盖,惠及27万群众,但季节性缺水、工程管护难等问题仍需破题。余兴健委员建议,以“标准化+专业化”双轮驱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善调蓄设施,破解枯水期瓶颈;构建智慧平台,实时监测水质并智能消毒,科技赋能保障安全;建立全天候巡查机制,加强洪涝后及高峰期维护,确保水质达标;深化监管改革,将供水保障纳入政府考核,畅通“四级回访”监督渠道,推动问题“发现-处置-反馈”闭环管理,让群众从“有水喝”迈向“喝好水”。
刘兴丽委员则将目光放在了县域经济主战场,针对项目谋划与资源结合不深、要素协同不足等问题,建议系统性重构推进机制,深化“三维一体”谋划,建立智能匹配库,围绕富硒食品、秦巴医药等优势产业链包装项目,实现策划招商一体化;推行“专班+智库”模式,前置预审并联审批,压缩周期;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基础工作,实施“四轮驱动”战略,提升产业能级;强化“四张清单”管理,配套与主体工程同步推进。
台上委员献良策,台下掌声如潮涌。紫阳振兴路,群英共绘就。民生关切处,发展谋新篇。委员们纷纷表示,在紫阳高质量发展的前行道路上,一定要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