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庞浩楠 记者 唐冰)4月15日上午,政协旬阳市第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8名委员依次上台,围绕高质量发展、产业建设、乡村振兴等议题,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近年来,旬阳市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引擎,推动四大产业园建设,新材料产业园获评省级特色园区。但面临创新动能不足、产业链薄弱及用地短缺等挑战。对此,张飘委员建议:推行“靶向选商”,依托产业图谱筛选高成长型企业集群落地,强化园区专业化协作;整合政策资源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研补助及税收减免,引导资源向科创主体集聚;延链补链培育本土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专家+项目”双库平台,推动技术转化破解用地及厂房瓶颈,构建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生态,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谭文护委员则关注到旬阳以“赛事赋能”激发城市活力的新路径。2024年,旬阳引进国家级赛事1项,承办省级品牌赛事10场次,安康市级赛事4场次,县级群众赛事30余场次,吸引游客2.5万人次,拉动消费1400万元。但场馆老旧、品牌赛事稀缺等短板制约发展。他建议统筹升级全民健身中心等设施,提升赛事承载力;深挖“山水太极·人文旬阳”特色打造自主IP赛事,整合资源强化全媒体宣传,吸引高端赛事落地,为城市形象升级和消费增长注入新活力。
旬阳现有25家民宿形成羊山康养型、水泉坪生态体验型两大集群,但同质化严重、政策支撑薄弱、红色文化未充分融合、专业服务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升级。熊世碧委员建议:应科学规划主题民宿集群,布局自然生态与文化体验特色板块,破解土地审批及基建配套瓶颈;深挖红色基因,开发“民宿+康养”“民宿+电商”等多元业态;引进专业团队提升服务标准,推动“农家乐”向文化休闲度假综合体转型。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护航、文化铸魂、服务提质”四轮驱动,打造差异化特色经营,激活民宿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唐世军委员表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及危机干预机制是基层治理现代化关键环节,需破解公众认知偏差、专业资源短缺及重点人群服务不足等难题。建议搭建社区心理咨询室、24小时援助热线及媒体科普平台,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全域覆盖,重点关注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空巢老人等群体;教育系统需配强心理师资并纳入常态管理。同时,加强专业支撑,推动高校完善心理学科建设,支持医院增设心理科室及发展中医心理诊疗,以人才和技术双轮驱动提升服务可及性,筑牢社会心理防线。
近年来,旬阳通过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及“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体系,成为陕西省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示范县。但仍面临部门协同不足、城乡资源不均及专业人才短缺等短板。杨官贤委员建议:整合民政、卫健资源设立市级养老服务中心,盘活闲置校舍等设施强化居家养老;优化社区日间照料功能,推动新建小区配建养老用房,创新“物业+养老”等模式延伸智慧康养产业链,打造“幸福旬养”品牌。同步完善政策保障,推行敬老院低偿代养机制,深化医养融合并定向培养护理人才,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规划引领、社会参与、政策托底”多元供给格局,助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旬阳市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崛起带来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张会玲委员建议,采取“产业+就业”协同机制破解难题。通过动态用工数据库指导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训,整合职教资源打造“培训+就业”链条,构建零工就业智慧港实现精准匹配。完善市镇村三级服务体系,重点帮扶困难群体就业,设立创业扶持资金孵化小微企业,建立劳动监察长效机制保障权益。多维度举措推动劳动者实现“家门口”高质量就业,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旬阳依托秦巴山区中药材资源,种植面积6.5万亩,培育5家加工企业。针对产业松散、技术薄弱等短板,华琼委员建议整合资源成立市级管理机构,统筹道地药材认证及良种繁育;强化人才引育,提升中医服务能力;培育龙头企业构建“种植—加工—成品药”全产业链,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开发康养产品,延伸大健康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乡村流动商贩成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但乡村流动商贩商品质量难保障等问题成了群众的“心头病”。对此,王锋委员建议,应推行备案登记机制,线上登记商品来源及销售信息,统一标识实现溯源管理;强化属地监管,严查“三无”商品、农残超标及计量作弊;加强宣传引导,普及辨假知识并畅通举报渠道,构建“源头可溯、监管有力、共治共享”治理体系,切实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台上建言字字铿锵,台下目光专注如炬,此起彼伏的掌声如浪潮般激荡会场。这既是对民生良策的热烈呼应,更传递着对旬阳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与殷切期许。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