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刘计划 实习记者 王雅 记者 韩永国)“去直留斜去上留下平衡结果、减少前部分枝促进后部发芽、改善光照立体挂果,这是樱桃树修剪的关键,也是高产的关键,大家修剪的时候一定记住这几句话。”3月16日,在咸阳市政协“爱心365”志愿服务队助力春耕生产活动现场,园艺站高级农艺师陈养林在索山村为群众讲解樱桃树剪枝和管理知识。
索山村是典型的旱腰带地区,也是市政协包抓的帮扶村。以前,群众以传统的小麦、石榴种植为主,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优势特色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民收入普遍较低。
产业兴旺是解锁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为了让村民增收致富,索山村不断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确定了“党建领航、产业富民、乡村焕新”的工作思路,先后聘请专家,结合自然条件优选农业产业,并采取群众自愿的方式推广。
走进索山村,樱桃树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田间,灰褐色的树干被石灰浆均匀刷白,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精神”。捡拾、装车、拉运……村民董经济认真清理修剪下的枝条。“我栽了10亩樱桃,有布鲁克斯、萨米脱、美早、艳阳等品种,去年挂果的2亩地收入3万多元,今年会有5亩挂果。”董经济说,这几年种植樱桃,让家里收入大幅提升。
董经济幸福指数提升的背后,是索山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来的效应。按照提升更新主导产业的思路,索山村引导群众积极栽植新品种树苗,进行果树更新换代,大力发展樱桃种植,全村樱桃已发展到了500亩。
除了发展樱桃产业,索山村还针对无法灌溉的山地,积极优化花椒、石榴种植,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实现土地最大化利用。去年,免费为群众发放黑宝石石榴树苗2995棵,目前全村种植花椒700亩、石榴350亩。
“在市政协和各级组织的帮扶下,村党支部整合资源,打了两眼井,一眼配套产业持续发展,一眼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索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卫健说,村上还建起了石磨面粉厂、花椒加工厂,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前两个月,仅石磨面粉厂就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6.9万元。
“按照村上产业规划,我在旱地栽了5亩花椒,花椒采摘后能就地烘干,这都是村上产业配套设施全,给大家带来的方便;这几年,花椒1亩地平均收入4000元,比种麦子收入高。”村民董勃说,市政协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农技下乡活动,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现场讲解果树修剪等知识,提升了大家管理樱桃、石榴、花椒园的能力。
“我们将聚焦‘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目标,抓好产业帮扶,建设村农产品展销中心,抓好消费帮扶,打响石磨面粉、花椒品牌,抓好人居环境治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索山村第一书记崔健表示,索山村正积极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努力在三产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实现村美群众富的美好愿景。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