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村王家坡,如墨似染的典型徽派建筑群跃入眼帘,不同风格的院落民宿沿山而建,错落有致,青瓦白墙,一房一景,置身于原生态的村寨令人心旷神怡……
今年以来,商南县聚焦打造“四大名城”战略目标,坚持康旅融合产业路径,实行“旅游引人、康养留人”,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强化政策支持、规范运营管理、推进融合发展,推动民宿产业向特色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
民宿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城乡发展促进百姓增收的又一条好路子。如何让这条好路子越走越宽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正落到实处。10月19日,商南县政协召开十届十三次常委会议,围绕“全县民宿产业发展及康养慢城建设”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
会前,县政协成立调研组,坚持“体恤式、融入式”调研,赴河南省南阳市陵川县龙凤山学习考察,又深入商南县康养医养项目、文旅融合项目以及各类民宿等现场实地调研,确保协商议政更精准更有效有用。
调研组发现,商南民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康养慢城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民宿产业及康养慢城建设依然存在推进慢,理解有偏差、方向不明晰、重点不突出、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
“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围绕商洛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的目标,尽快明确牵头部门启动民宿产业和康养慢城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全县民宿发展和康养慢城建设的总体定位、区域布局和产业特色,引导民宿产业和康养慢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作为调研组成员,叶文娟常委率先发言。
“发展民宿产业是为了推动康养慢城建设,都需要医疗支撑。”谭平委员建议,应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工作,加大康养专班专业化力度,结合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深化签约服务,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大行政审批容缺办理力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推商南大康养产业快速发展。
围绕发展养生药膳产业,助力康养慢城建设。杨秀礼委员建议,依托“秦岭天然药库”优势,合理定位,找准关键点,重点在“养生”二字上做文章,以药膳产业为突破口,研发特色药膳菜品,强化研发定型全流程、全过程管理,打好“药膳牌”,赋能“文旅医养一体化”建设。
闲置农房激活,不仅仅是几幢农房的事,它最终指向的是乡村和人的全面发展振兴,是丰富百姓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
“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沈稳国委员建议,结合全县“千万工程”重点村建设、旅游开发等工作,深度挖掘本地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农房、撂荒地等闲置资源,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乡村民宿建设,增加消费者文化、农耕、健康养生、体育运动等更多沉浸式体验,发展物业管理、物料配送、餐饮、清洗、员工培训等上下游产业,推动民宿由单一的“住宿点”转变为多元业态联动发展的“乡村文旅综合体”,实现以民宿“小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的良好效果。
茶是商南的名片,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张静常委建议,围绕“以茶兴县、以旅强县、以文厚县”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商南茶文化,高品质打造茶园温泉民宿,让游客推窗见景、推窗见水、推窗见茶,在民宿体验中望星空、听花语、观云海、闻茶香,以茶旅融合产业引领带动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调研组还建议,建立民宿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康养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为推动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建立康养产业发展协会或合作发展联盟,加强与国内外康养民宿企业合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康养民宿建设,形成发展合力;积极争取承办各类文化体育赛事活动,打造赛事经济,吸引更多人参与和关注商南康养产业发展和康养慢城建设,扩大商南对外影响力。
“协商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县政协主席张贤慧强调,在民宿产业发展及“康养慢城”建设中,要注重系统规划、资金筹措、特色彰显和宣传营销,把握好各类政策向康养倾斜的新机遇,选准康养产业发展的着力点,采取政府做基础做宣传、企业做项目做运营的思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康养慢城”建设,走好市场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强力推进“康养慢城”建设。广大政协委员要发挥职能作用,深入调研,积极献策,为民宿产业发展及康养慢城建设赋能添彩。(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