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王雅 记者 韩永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中小企业的排头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咸阳市经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8户,名列全省第三名。但对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和咸阳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需求,在专精特新企业引育上还存在培育体系不优、科技赋能不足、政策精度不准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月10日,咸阳市政协围绕《关于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建议》的重点提案办理落实情况开展督办协商。市政协主席李晓静、市政协副主席郭群星、提案人代表、承办单位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实地视察督办,并开展协商交流。
基于工作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咸阳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民建市委会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关于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建议》,被市政协列为年度重点提案。提案明确提出,“专精特新”企业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咸阳加速产业腾飞、赢得发展先机的崭新路径。提案从强化梯度培育、夯实科技支撑、聚力要素保障三方面建议,制订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加强谋划指导、精准施策,通过打造企业成长“金字塔”、探索企业发展“加速器”、优化惠企政策“服务包”等,着力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发展水平。
协商会前,李晓静和与会人员一起,实地走访了陕西伟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咸阳金钻数码有限公司,调研了解两家“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协商会上,咸阳市工信局作为提案承办单位作了重点提案办理落实情况的介绍,与会人员围绕提案办理情况和咸阳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的协商讨论。
“提案交办后,承办单位多次上门与我们沟通对接,我们的建议得到了充分的采纳落实。”民建咸阳市委会副主委侯轩表示,下一步民建市委会将围绕“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不多、结构不优等短板问题,继续深入调研,提出更多高质量建议。
“建议从人才、平台、政策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提高企业对‘专精特新’的认知,引导其主动参与申报。”陕西伟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咸阳金钻数码有限公司两位企业负责人则把目光聚焦在引领企业创新上。同时建议,“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少的问题,应做到‘引’和‘育’两条路一起走。”
市工信局负责人对提案人代表和企业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予以了一一回应。并表示,将充分吸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加强领导,强化举措,狠抓落实,确保提案办理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助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实现新的进展。
“提案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落实。”李晓静指出,提案承办单位要主动作为,明确办理时限责任,制定落实措施,加强沟通联系,使提案办理工作形成有效闭环,不断提高提案办理满意率。要切实抓好市级领导包抓重点提案工作,有效发挥重点提案示范引领作用。李晓静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下功夫,全面落实中省相关政策和要求,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强化要素保障,时刻关注企业需求,主动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招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融资难等问题,助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