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庞浩楠 记者 唐冰)3月30日上午,紫阳县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胡先碧、林红梅等8名政协委员围绕经济发展、学前教育等方面建言献策,为全力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聚力建设幸福紫阳贡献政协力量。
自2014年起,紫阳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修脚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修脚服务企业超百家,修脚店万余家,修脚师五万余人,年营收高达260亿元。然而产业仍面临区位优势不足、物流成本高昂、市场竞争力弱及产业链配套不全等挑战。胡先碧委员建议,应制定科学政策体系,提供房租、水电、物流、云仓建设及设备采购等补贴,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加快建设生产加工园区,打造专业销售市场。通过举办展销活动、推介会等方式加强宣传推广,形成品牌效应和聚集效应。
近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积极发挥富硒生态优势,推动富硒茶产业持续发展。尽管已在国内市场取得一定成就,但在营销上仍面临瓶颈。对此,林红梅委员建议,应深入研究西北五省和中亚五国市场需求,精准定位市场、人群与产品,以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其次,打造高效的营销队伍,鼓励企业先行先试,行业协会可牵头开展市场开发和渠道建设,或集约化成立公司,政府给予相应补贴。同时,建立营销体系,通过实体店、电商平台、社区营销等多渠道拓展市场,积极参与展会,开发团购和定制业务。
紫阳县小微企业主要集中于涉农领域,近年来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小微企业面临经营困境。为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王华委员建议,应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科学分析经济形势,引导其发挥自身优势。支持企业在技术和产品研发上投入,降低成本,激发消费者购买欲。
2022年以来,紫阳县围绕富硒食品(富硒茶、包装饮用水、紫阳美食)、生态旅游、秦巴医药、修脚足浴“4+3”重点产业链,策划储备重点项目397个,开工建设产业项目192个,其中储备项目招商落地72个,有效推动了产业链建设。但还需解决链式思维不强、项目质量不高等问题。唐超委员建议,应深入调研,精准谋划项目,摸清资源底数,研究政策导向,紧扣发展方案,强化链式思维,补短板、强弱项,谋划更多高质量项目。同时,兼顾新旧市场主体,平衡产业链各环节,统筹园区内外布局,优化项目结构。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致力于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强化党建+N、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紫阳县的办园行为愈发规范,保教质量显著提高,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城区幼儿园资源紧张,乡镇幼儿园相对闲置,保教水平差异显著,临时教保人员过多且缺乏专业训练。城区大园额、大班额现象尤为突出,管理难度加大。对此,张笑委员建议,要加强城乡师资交流,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有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到乡镇幼儿园工作,同时安排乡镇教师到城区幼儿园跟岗学习,促进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此外,公办与民办幼儿园之间也应加强师资互动,公办幼儿园可输出优秀教师团队和运营管理力量,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帮助指导,共同提升保教活动质量和师资建设水平。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