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韩璋 通讯员 刘海强 记者 樊星
“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蒲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竞争力’。”2月20日,在政协蒲城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万德科技韩亚楠委员围绕助力企业研发进行了大会发言。“应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企业创新‘心头病’;通过加大奖励扶持、设立创新金融贷款等办法培育企业创新‘新动能’。”
“如何让蒲城酥梨成为群众致富的‘金果果’?”是陕西省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蒲城县家庭农场协会会长燕晓斌委员的“心头事”。曾被《陕西日报》以《一个桃子如何卖到15元?》为题进行报道的燕委员从年前开始就马不停蹄地深入田间地头,看树况、查土壤,与果农、专家和基层干部交流,并与县果业发展中心领导进行了深入探讨。“做农业就要做品质、做品牌。”为此,他建议在充分发挥好蒲城酥梨试验示范站作用基础上,在各主产镇设立酥梨产业发展办公室并打造一至两个百亩以上示范园区,通过改良土壤打基础、改接换头优品种和开发梨膏、梨膏糖、梨果汁等途径着力提升蒲城酥梨品质和附加值。另外,他认为应建立“技术指导+结对共赢”制度,通过对合作社、种植大户结对技术指导和技术入股等形式,充分调动专业人才、乡土人才积极性,着力提升蒲城酥梨科技含量。
“医疗卫生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医疗人才短缺是基层群众的‘头痛事’。”蒲城县中医院副院长张和平委员建议,在摸清底数、出台管理办法、合理提高薪酬基础上,通过创新培养机制提素质、创新引进机制优结构、创新激励机制挖潜能等办法,选派职业道德优秀、技术素质良好的人员参加各类权威官方机构举办的学习培训班或送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县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针对老龄化严重趋势,蒲城民革建议,应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互联网+为支撑,医养相结合、城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
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蒲城民盟建议,应从强化顶层推进、做好基础支撑、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加强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保障,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蒲城民进建议,应从完善配套管网、强化经费保障、提升管理水平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形成治理污水的共识共动,持续发力,全面有序推进“污水革命”。
为助力年轻民营企业家建功立业,蒲城工商联建议,应从强化年轻民营企业家政治安排、建立年轻民营企业家培育机制、搭建年轻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平台等方面支持其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保障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蒲城县委巡察组组长王娟娟委员在做了大量调研后认为,应从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建好学校“主阵地”、注入社会正能量、打好部门“组合拳”等方面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这个“希望工程”建设好。
另外,共青团、工会、妇联、体育界别和王婷委员也分别就打造“新农人”队伍、促进农旅融合进行了书面发言。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