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白小芳 记者 贺鹏飞
回应群众期盼,关注民生福祉,努力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政协延川县委员会延水关镇联络站成立于2021年,现有站长1名,镇级联络员2名,村级联络员26名。联络站自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本职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文明实践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有力推动了全镇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文明实践活动现场
积极落实走访制度
按照县政协要求,结合全镇三色网格化管理,每月组织镇村两级联络员及网格员进村入户走访两次,围绕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交通道路隐患、矛盾纠纷等方面进行大排查大化解。今年累计走访24次,参与工作人员1200余人次,排查出各类隐患117处,调处矛盾纠纷 11起,全年到县访2批2人,无到市赴省进京访人员,社会治安与邻里关系走势大幅见好。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落实好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反馈机制针对目前黄河沿岸偏远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镇联络站积极向党委建言献策,2023年全镇先后建立了李家迁、东村、贯头、呼家塬等7个互助幸福养老院,让留守农村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抓群众思想教育,党的创新理论入心入脑
中塬村党支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平台以及村上大喇叭积极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让两个延伸更加深入、覆盖更加全面
联络站全年通过五级网格召集群众代表座谈4次,为党委政府收集民意34条,利用集市、文化交流会、重点场所集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五次,协调各类技能培训、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20余场,走访群众900余户。
政协延川县委员会延水关镇联络依托延水关镇党委、政府在中塬村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发挥“文明实践+”作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政协延川县委员会延水关镇联络站创新工作举措,按照“就地融入、灵活多样、管用实效、全面参与”的原则,坚持在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幸福节日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在村村民通过本村原生态的陕北大秧歌、陕北说书、唱民歌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0余次参与群众1000余人次,在凝聚民心、团结群众,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的同时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进一步激发群众治村、兴村的信心,进一步凝聚民心、团结群众、增强村民致富信心。
抓环境卫生整治,不断深入推进乡村文明
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既要注重“面子”,也要抓好“里子”,扎实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充分发挥各村干部、党员模范、志愿者带头作用,引导和督促村民做好房前屋后的垃圾清理和乱堆乱放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
县政协委员、延水关镇党委副书记李金龙表示, 下一步,持续为延水关镇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延水关镇将继续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播撒文明种子,传播文明理念,将文明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让村民主动参与到文明建设中去,努力营造健康文明乡风,让农村风貌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