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静波 摄
8月8日上午,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委、西安市委员会主委王晓萍介绍:
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文化产业是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存在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创新、资源价值挖掘利用有待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产业支持政策有待优化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理顺省属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体制。建议由宣传部委托国资委管理文化企业,构建宣传部、国资委共同管理文化企业的体制机制,宣传部负责干部任免和导向把关,国资委监管企业经营活动和资产安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整合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建议把陕文投集团、陕西旅游集团、陕西体育产业集团、陕西演艺集团进行整合重组,组建陕西省文旅发展集团,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打造陕西文化企业旗舰;整合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陕西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组建陕西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其在支持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培育文旅产业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作用。
三、组建陕西文博产业发展集团。文物是我省最大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这个最大资源利用好。建议剥离文博单位可经营性资产资源和知识产权,成立陕西文博产业发展集团公司,企业化运营,在坚守文物保护底线的前提下,对文物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文物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破解保护与利用矛盾难题。
四、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一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协调省内高等院校设置文化产业相关专业,支持高等院校、培训机构与文化企业合作建设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等,规模化、精准化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由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对行业管理人员、创作人员、经营人员进行经常性、系统化培训,提升其能力水平,打造有专长、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三是多种方式引进人才,除正式调入外,探索实行弹性合作机制吸引人才,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文化企业给予补助或奖励。
五、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文化企业多为轻资产企业,其生产要素主要是人力资本、知识产权、创意方案等非物质资源,具有“低固定资产,高无形资产”的特点,常会遇到“轻资产、融资难”等问题,要加大财税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建议一是优化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扩大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规模,推出融资租赁、股权质押等信贷产品。鼓励发展面向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担保,产生损失的按风险补偿比例予以补偿。二是完善奖励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对获得国际国内大奖以及现象级热播热演的剧目、作品给予一次性奖励,调动文化企业、单位、个人积极性。三是税收减免政策。借鉴深圳前海等地区对文化创意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境外高端或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超过15%部分的享受减免等政策,减轻文旅企业、人才税费负担,增强对优质文化企业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