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静波 摄
8月8日上午,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高中印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对文旅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发掘和用好丰富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陕西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文旅产业发展基础扎实、潜力巨大。
存在问题:
一是尚未形成多部门协同齐抓文化旅游发展的格局;二是文旅产业发展水平与文旅资源地位不相称;三是文旅产品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四是城乡布局和区域发展尚不平衡。
下一步,要瞄准建设有陕西味的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统筹推动,形成“文旅综合产业综合抓”的态势。一要健全领导机制,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是一项任务艰巨的“一把手”“综合性”工程,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分别为第一组长、组长统筹推动。二要加强部门协同,文旅系统要深入研究各行业发展规划及政策,主动寻找文旅与各行业发展的契合点和发力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文旅”,加强各部门与文旅协同配合、融合发展,在发改、科技、教育、工信、交通、住建、水利、农业、林业、商务、卫健、国资、体育、文物等行业打造一批融合文旅发展的示范样板。三要夯实工作责任,召开全省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出台行动方案,各市县、各部门、各单位按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
二、盘活资源,抓好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传统资源的现代打造。一要借助科技手段,推动产品推陈出新。二要把握发展趋势,推出更多消费场景。三要树立精品导向,抓好产品品牌建设。按梯队计划抓好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级休闲街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品牌创建,打造更多能够转化为流量的、打动人心的产品。
三、项目支撑,不断壮大现代文旅产业链群。一要抓好重点产业链,旅游经济是链条经济、融合经济、协同经济,现代旅游是一个无限拓展延伸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二要壮大市场主体,发挥陕旅、陕文投等产业链链主企业、链群企业带动作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和杠杆作用,用好文旅专项资金、产业基金,培育一批骨干文旅企业。三要加强项目招引,主动谋划、论证、储备文旅项目,加大与国内国外头部企业、一流机构合作,吸引专业团队来陕投资或提供服务。
四、文旅赋能,以旅游为方法纽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一要转变发展思路,各市县(区)要把城市当大景区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围绕宜居宜业宜养宜学宜游功能,以规划引领发展、项目支撑建设、管理提升品位、文化彰显特色,打造主客共享空间。二要做强县域旅游,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强对县域文旅产业发展的支持,积极创建一批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三要做精乡村旅游,发挥旅游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转换器”“金扁担”作用,学习浙江“万村景区化”建设经验,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实现创意设计、餐饮住宿、文创商品、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多业态运营,挖掘文化体验、生态涵养、健康养生等复合型价值,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五、品牌引领,使“文化陕西”和“了解中国从陕西开始”的品牌形象立起来。一要整合营销力量,深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好线上线下两种手段,强化区域合作,精准营销、强势营销,办好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旅游博览会等重点会展。二要推出精品线路,实施重点旅游线路、引客入陕奖补措施,深化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不断整合推出星级文旅营销项目和具有标识意义、市场认可、游客满意的精品线路。三要加强入境旅游,落细落实中国—中亚峰会合作成果,发挥民间外交灵活多样、渠道多、覆盖广的优势,推进陕西文化旅游国际传播力建设,深化北京、上海、陕西入境旅游枢纽合作。
六、优化服务,营造以人为本的优质旅游环境。一要开展品质提升行动,从供给侧解决休闲度假旅游短板,以“旅游住宿+”带动旅游全要素品质提升。二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开通更多国内国际航线,推进旅游直通车网络覆盖,加快实现全域交通“零换乘”,抓好智慧旅游,统筹推进城市、景区和农村“厕所革命”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要加强市场综合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信用体系,净化市场环境,强化旅游安全保障,让游客顺心安心放心。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