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韩璋 通讯员 时伟锋 记者 樊星
胸怀“国之大者”善谋善为,心系“区之大计”聚智聚力。2月15日,在渭南市华州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华州政协人”围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精细化工园区建设”等区域发展大事,聚焦“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快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百姓关切热点,献务实之策,建睿智之言,为华州高质量发展奉献才智。
“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农民种粮底气更足,钱袋子会更加鼓起来。”区政协委员、民革华州区总支副主委吴梅洁建议,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引导和支持农民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改善土地微生物环境。进一步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查耕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禀赋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培育更多名特优新高品质产品,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发言中,区政协常委、少华山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韩博结合工作实际,就做好文旅产业发展谈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他认为,要坚持“一盘棋”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合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适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旅产业。深入挖掘华州美食文化,构建特色旅游餐饮体系。完善景区配套,改善住宿条件,提升住宿质量,让客人在游览之余有舒适的休息环境。他建议,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在加大宣传外塑形象、苦练内功提升品质的同时,推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主题产品和优惠政策,强力推进文旅市场复苏,让文化旅游优势变成华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区政协常委王谨以《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为题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她建议,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车以及主流官方媒体平台加大《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力度,形成“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呵护孩子身心健康的摇篮”的社会共识。“教育、财政、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常态化的关爱家庭教育机制,引导家庭、学校、社会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共同护航青少年身心健康。
“中医药在三年的抗疫中展现了独特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区政协委员、华州区中医医院副院长刘拥军建议,在后疫情时代,政府要制定中医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组建专家队伍,发掘和培育一批经济价值高的中草药,积极引导群众科学种植,让治命救人的中草药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同时,加快构建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配足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常态化开展中医公共卫生专业培训,提高全区重大传染病的中医防控能力,让中医药优势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区政协常委、民进华州区总支副主委白奇峰认为,站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抢占农业战略性发展先机,寻求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爆发点,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他建议,挖掘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功能互补和深度融合。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打造一批兼具特色农业生产、休闲体验、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和休闲农业园区,推动农业向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华州的首要政治任务,“华州政协人”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争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心人、用心人、尽心人”。区政协委员、华州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少斌建议,依托陕化集团集聚效应,培育引进更多精细化工企业入驻华州区,着力推进金钼采矿选矿提质增效提高钼产业升级壮大,让“两大集团”辐射带动效应更好发挥出来。抓住大西安都市圈建设机遇,力争构建研发在西安、生产在华州的产业协作机制,打造农副产品供给仓储中心,争取一批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落地华州。同时,还围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打造良好发展软实力”踊跃建言,他说,要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协调配合强化合力、督查考核形成压力、舆论宣传凝心聚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华州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支撑。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