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药产业既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又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千金方”,中医药产业发展在商洛打造“康养之都”中,具有独特优势。如何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在商洛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纷纷献上了“千金方”。
蓝舰委员:重视发展关键在于落实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瑰宝。”市政协委员蓝舰讲到,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医中药在预防干预、临床治愈中发挥了极大优势,取得了显著效果,中医药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地区的重视和发展。
“秦岭无闲草,商山多灵药。中医药健康产业是商洛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重视发展不能只喊口号,关键在于落实。”蓝舰建议遵循传统中医药发展规律,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加大对传统中医中药的扶持力度,在可控范围内适当降低设立民办中医门诊部和民办中医院的条件。适当增加中药饮片的医保报销比例,将信誉好、治疗效果确切的民办中医门诊部和中医院纳入医保统筹报销范围。
同时,蓝舰建议,加快中药材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的融合,把壮大中药材产业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列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有道地特色、有市场,产销对路的品种。鼓励研发药酒、药茶、食用钙片等保健食品产业,支持餐饮企业联合科研机构、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药膳的研发推广;以商洛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中医药文化底蕴为载体,开发中医药观光旅游和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项目,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技、产品等融入全域旅游产业。
章荣瑞:要挖掘中药材产业的经济潜力
“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已脱贫地区的特色种植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共同富裕作用重大。”章荣瑞委员说。
如何进一步挖掘中医药产业的经济潜力?章荣瑞认为,应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将相关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中药材产业链长,产业带动性强,是富民强市的优势项目,要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全市推动乡村振兴、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产业来抓。”章荣瑞建议市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及省内外专家参与,开展野生中药材资源分布普查,摸清底数,实行野生资源开发和人工种植相结合,提高政策扶持的精准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商药”品牌和中药产业的宣传力度,举办各种展销会、推介会,加快中药交易市场建设,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建立中药材大数据平台,努力让更多人知晓“商药”、投资“商药”、发展“商药”。
此外,章荣瑞还建议在积极招商引资的同时也要加大扶持本土中医药企业发展的力度,全面梳理相关政策,对于本土企业再投资时做到一视同仁,给予本土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项目)同样的优惠待遇,共同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胡选生委员: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
“人才培养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市政协委员胡选生表示,应该重视对骨干、领军及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省以上中医药、农林科技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着力培育实用型高端“中药工匠”。
“健康医药产业是一个技术含量高,需要高科技人才的行业。”市政协委员胡选生建议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整合学校、医院和周边资源,建立商洛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区,构建比较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园区内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及中药材等产业项目的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引导院校、医药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实习、委培等方式,解决产业发展人才问题。
“中医药博大精深,需要以老带新,赓续前行。”胡选生建议以名老中医为基础,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通过建立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鼓励院内名老中医专家带徒,对于市级以上名老中医以及确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专家,可参考关于开展名老中医带徒工作的相关经验,让青年医师跟师学习,更好地为基层中医院培养并建立中医药人才的后备梯队。
胡选生还建议,要切实提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制定激励机制,定期奖励表彰专业技术能力强、有担当、有使命感、勇于创新的单位和个人,让中医招得到人、留得住人。(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