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离得很近 委员就在身边——榆林市政协扎实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综述

2023-01-30 11:25:33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那么如何破解政协委员“看得着,管不着”的基层问题和社会矛盾?如何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记者 许鹏 高三宝 通讯员 张少华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那么如何破解政协委员“看得着,管不着”的基层问题和社会矛盾?如何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对于五届市政协而言,以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持续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让政协协商融入群众生活,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就是最铿锵有力的回答。

  2022年,榆林市政协不断探索协商形式、拓展协商平台、完善协商机制,扎实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努力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效能,协商民主之花正在基层绽放,如春风细雨般浸润着群众的心田。

  在“研”字上下功夫

  想要精准发力,干出实效,就要先摸清情况,把好工作方向。为此,榆林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先后深入子洲、绥德、神木、府谷等县市,就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并向其他县区政协进行了书面调研。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履职平台延伸不够、基层协商的氛围不浓、协商机制仍不健全、委员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调研组深度解析经验做法,精细查找共性问题,反复研究讨论,最终从加强政治引领、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12条极具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创新举措、扎实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建”字上做文章

  一年来,榆林市政协把建好委员工作室作为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的创新之举。坚持全员入室、全市覆盖的原则,出台了《委员工作室建设布局和改造提升方案》《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在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按照“六有”“两公开”标准新建市级委员工作室28个,开启了政协服务联系群众的新路径,全市政协系统呈现出上下协同联动、工作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目前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共建成委员工作室124个。其中,市级政协委员工作室28个,县市区政协委员工作室96个,深入群众开展党史“微宣讲”、走访调研、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组织微协商等活动100余次,委员工作室已成为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协商议政的“好平台”、凝聚共识的“连心桥”、收集民意的“好驿站”、服务群众的“桥头堡”。

  在“制”字上出实招

  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是一项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的全新工作。如何确保“协有形式、有内容、有机制,商有质量、有结果、有成效”?首先是建立了协商议题确立机制。在年度协商议题确立前,发布征集商议题公告,广泛征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政协委员、各党派团体的意见。委员工作室的协商议题,更是以“小切口”为导向,紧贴民生改善实事、基层社会治理难事、企业(行业)面临难题等方面提出。其次是建立了协商主体确立机制。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采用“1+1+N”的人员组合模式,即1个市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为主体、1个专委会领衔,N:党委政府有关领导、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基层组织(镇村、社区、行业)代表和企业代表等。此外,还建立了协商制度落实机制。在建立健全调研视察工作规则、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的基础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工包抓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并督导政协委员工作室认真落实《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反馈制度》《“微协商”工作制度》《接待日制度》等各项制度,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纵深发展。

  协商之要,在于为民。一个个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建立,筑牢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根基;一场场协商议事活动的开展,见证了以协商议事促基层善治的变化,真正让群众觉得政协离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榆林市政协 政协协商 基层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