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聚人心 以史增共识——全省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编

2022-07-26 08:43:53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突出凝聚共识打造文史精品,推动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迈上新台阶...

  西安市政协主席王吉德代表西安市政协:

  突出凝聚共识打造文史精品 推动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思想引领,把握政协文史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领全局、统揽工作。二是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文史工作在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中的作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利用西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9处委员学习教育基地,引导委员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家国情怀。三是广泛凝聚共识。在史料征编中,广泛宣传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听党话、跟党走。

  二、服务中心大局,打造西安文化名片式精品图书。一是精心打造文化名片,出版《西安十三朝》,遵循依据史料、总结经验、讲好故事的原则,以古鉴今,传播西安历史文化。二是突出“三亲”特色。出版《人民政协70年——西安政协记忆》,回顾光辉历程,总结历史经验,为推动新时代西安政协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三是大力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将西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全部纳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库,将西安文史资料在国家数字图书馆向全国发布,扩大了读者范围。今年,我们将《西安文化遗产辑录》推送至“学习强国”平台,极大地提升了西安市政协文史资料的影响力,促进了文史工作与委员读书活动深度融合。

  三、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提升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水平。一是落实党对文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文史资料工作的政治属性,将重大选题列入市政协党组年度工作要点,坚持市政协党组定期听取文史工作汇报制度,推进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积极推进文史资料由纸质资料向电子书、音像资料转化,持续推进全景式史料馆建设,全面提升史料馆建设水平。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与全国政协、省政协、区县政协和西安高校、出版单位的联系,最大程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工作合力。

  延安市政协主席杨光远代表延安市政协:

  红色印记更加鲜明 凝聚共识更加有力

  一、紧扣红色元素,编撰高质量革命历史书籍。围绕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延安故事,我们突出特色抓文史,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深挖活用红色文化,讲述有影响的事件和人物,起到团结各界、凝聚共识的作用。市政协相继编撰出版了《毛泽东在延安题词纪实》《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资料选编》等10部文史书籍,其中4部被省政协评选为优秀书籍。

  二、深挖历史遗存,展示特色化文史工作成果。征集“三亲”历史资料3000多万字,相继编辑出版《延安古今大事记》《1977年延安特大洪灾》,反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北说书》,反映北京知青专题的《回首青春》《插队杂忆》,高质量编辑出版了《延安旧志辑刊》18册42部旧志书。扩大文史书籍发放范围,开展向党政部门、图书馆室、社会团体等发放书籍活动,充分发挥政协文史工作作用。

  三、积极搭建平台,打造专业化文史工作

  队伍。举办文史工作讲座、文史工作人员培训会等,着力提高文史工作人员素质。加强横向联动,向兄弟省市政协、相关单位团体和社会各界寄送延安政协文史资料,扩大文史工作社会影响力。强化纵向协作,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党政有关部门,以及延安大学等高校积极沟通,建立全市文史爱好者人才信息库,聘请学有专长、热爱政协文史工作的专家学者担任特邀文史委员,有效解决文史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全省政协系统率先建成政协文史馆,全面展示延安时期协商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及延安政协履职成果。

  四、争取多方支持,完善长效化文史保障机制。通过转变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创新开展项目捆绑,进一步推进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创新发展。积极与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把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列入市政府文化建设项目予以支持,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有效发挥、社会效应持续扩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汉中市政协主席蔡煜东代表汉中市政协:

  挖掘独特历史文化资源 着力打造文史资料精品图书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汉中市政协高度重视文史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听取和研究文史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文史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对文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带头撰写文史文章。市政协主要领导多次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沟通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了市县(区)文史工作机构不全、力量不足的问题。研究编制《汉中市政协文史系列丛书编撰工作三年规划(2020年—2022年)》,明确了重点任务、原则要求、主要措施。将文史资料征编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为文史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突出特色,精选主题。汉中既有古老的文明,也有近现代辉煌的历史,对其进行挖掘、搜集、整理、汇编成册,是政协文史工作的时代使命。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市政协把编辑出版《汉中文史丛书》确定为年度重点任务,组织人力对汉中历史文化各领域进行梳理,最终精选出《汉中三堰史话》《张骞与丝绸之路》《回望西北联大》等十个选题。按照“史料准确、言之有据、考证精当”的定位,确保使每一个选题都能体现汉中特有的文化标志。

  三、认真严谨,打造精品。为确保在一年之内完成编纂出版任务,我们邀请16位作者共同参与编写,对丛书撰写原则、体例结构、注意事项、时间进度都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广泛收集素材,实地调研走访,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确保编纂工作高质量如期完成。认真做好三校三审,并从整套书的风格、内容构成、封面设计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力求精美。

  四、存史资政,服务发展。《汉中文史丛书》的出版是汉中政协史上一次极具规模、极富层次的编纂活动,也是文史资料工作不断走向系列化、专题化、高端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不仅为进一步挖掘“汉风古韵”文化内涵提供了助力,也为多角度解读汉中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为研究汉中历史发展提供了翔实生动的史料。

  华阴市政协主席丁领战代表华阴市政协:

  抢救优秀古籍史料 呈现精美西岳画卷

  一、立足市情实际,守护好历史文脉。华阴是“5A”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所在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而又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我们围绕“华阴老腔”“华阴迷胡”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华山文化编辑出版了一些书籍,但对于全面、系统、原汁原味地传承华山优秀文化并没有做到位。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我们结合“文旅立市”的发展战略,把抢救保护优秀古籍史料作为文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期让尘封的华阴传统文化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二、确定史料选题,探索古籍保护利用新途径。华阴以山得名,华阴的文化在山,魅力在山。为了更好“挖掘华阴华山文化,讲好华阴华山故事”,进一步扩大华阴华山文化影响力和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华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全面启动了清代《华岳志》精修版的古籍抢救整理工程。这套书籍的印制,是我们在古籍史料抢救保护上所做的积极尝试,也为我们今后的古籍文史资料整理保护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突出存史资政,充分发挥古籍文献的重要史料支撑作用。为了让典籍史料中的文字“活”起来,在挖掘古籍史料的基础上,我们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大弘扬杨氏文化、爨氏文化,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班超文化的挖掘等提案或意见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当前,华阴市政协以建设旅游景点级文史馆为目标,在全社会广泛征集文史资料。在此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古籍的征集、保护摆在优先考虑位置,现已征集到文字资料、音视频资料、实物等重要史料3000余件。对这些沉甸甸的文化遗存,市政协将在认真保护收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整理利用,把华阴的文史故事讲好,描绘出更加精美的西岳画卷。

  神木市政协主席毛晔代表神木市政协:

  凝心聚力铸精品 务实笃行提品位

  一、勇于担当,文史工作有位有为。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始终将文史资料工作放在政协工作的突出位置,每年召开由主席参加的文史专题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安排任务,做到文史工作与党政工作合拍、与时代发展同步。二是夯实业务基础。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形式,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和分享活动,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三是科学规划部署。制定神木政协五年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大纲,抓早动快开好局,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守正创新,文史工作有声有色。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专委会基础性作用,面向社会聘请30余名政治可靠、阅历丰富、学识过硬的政协文史专员;充分发挥特邀文史专员作用,不定期召开文史资料座谈会、评审会、编研会等,全面激发工作活力。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坚持求实、求效、求精的原则,严把“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力求打造内容精彩、制作精良的文史精品。三是注重成果转化。为各级图书馆、档案馆以及本地党政机关,特别是学校不定期赠阅文史资料,增强政协文史资料的社会影响力;依托融媒体资源,开设“文史资料播读频道”“文史小讲堂”“文史知识线上竞答”等活动,积极探索文史资料的价值实现路径。

  三、行稳致远,文史工作有成有效。一是记好非遗口述。与神木文化馆合作,以图片、文字、录音、影像等方式,率先在我省以政协文史资料的形式征编出版《神木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二是做好名人文章。以神木籍文化名人为研究课题,征编出版文史专辑《蔡雪村研究》《韩寿萱文存》《裴廷藩诗文存》《王雪樵研究》等。三是讲好神木故事。团结本土文史作者,致力于讲好神木故事,征编出版《神木之最》《神木老照片》《神木明长城》《神木老新闻》等文史书籍,守护文化根脉,传承文化基因。

  紫阳县政协主席何友军代表紫阳县政协:

  牢牢把握四个重点 切实提升文史水平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队伍。把文史资料工作列入政协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确保工作队伍稳定、工作力量充足。二是编制工作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出台文史资料征编规划,逐辑制定工作方案,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为文史资料征集出版提供有力经费保障。

  二、严选精编,强化资料征集。一是在工作时限上突出一个“快”字,优先抢救濒临消亡的历史文化遗存,先后征集出版《紫阳碑版注译》《紫阳民间鼓乐》等珍稀史料,延续紫阳地域文脉。二是在范围确定上突出一个“广”字,广泛征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文史资料,扩大了政协文史资料的覆盖面。三是在文字编写上突出一个“实”字,严把文史资料的政治关、史实关、质量关,着力打造精品文本。

  三、团结协作,强化资源整合。一是注重与相关部门协作,磋商探讨,实现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二是注重与政协委员协作,通过举办文史资料专题讲座等措施,鼓励委员提供线索或亲自撰写文史文章。三是注重与社会机构协作,利用他们在专业领域的优势,促进文史资料出精品、上台阶。如与安康学院合作编纂的《紫阳县优秀传统家训》,进入县廉政教育基地及家风家训馆,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四、发挥作用,强化成果转化。一是抓好载体建设,恢复重建东来书院,开展文化交流和考察、公益讲座和培训活动,使传统书院治学育人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二是抓好宣传推广,不断扩大政协文史资料影响力。三是抓好成果转化。积极组织开展文史资料进校园等活动,《紫阳碑版注译》德政碑文进入紫阳高中历史课堂,《紫阳艺文外编》精美诗文列入中小学社会实践课堂教材,《紫阳非遗名录》为紫阳硒陶博物馆、民歌演艺中心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达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的目的。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任宗哲代表省委党史研究室:

  强化互鉴深化合作 推动文史和党史研究迈上更高台阶

  政协文史工作和党史研究工作,其学科属性上的相通性、研究内容上的相近性、研究方式上的相似性,决定了两者可以在资源挖掘、研究阐释和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互鉴与合作。

  一是合力推动资源发掘。利用党史部门“红色馆藏”积累和政协系统调研工作网络,全面摸底调查我省各类红色资源,加强对各时期革命文物、文献档案史料以及口述资料的征集工作,进行科学、系统归类整理,建立红色资源资料库,条件成熟时可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设立实物和电子档案,实现红色资源资料、信息和数据共享,为红色文化的创新利用进一步优化研究基础。

  二是合力推动研究阐释。秉持“联合攻关”理念,以课题、项目合作为牵引,选准交叉性、共通性强的课题项目,成立跨部门研究小组或结成课题合作人,用好党史研究查证、论证、辩证方法和文史研究亲历、亲见、亲闻方式,加强综合研究,用全面整体的观点多角度、多层次研究解读资料,深挖红色资源价值、凝练红色文化内涵、增强红色历史信度,让遍布三秦大地的红色遗存和资源活起来,丰富历史文化滋养。

  三是合力推动成果转化。聚焦服务现实目标,根据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需要,确定好研究方向,围绕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和党的创新理论实践,围绕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社会民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找准党史和文史研究与服务大局的最佳结合点,深入总结历史上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党委、政府决策施政提供来自历史的智慧和养分。

  四是合力推动宣传育人。强化成果转化力度,通过党史和政协两个系统宣传渠道,运用党史宣讲团和政协宣传队伍专业化宣传力量,精心策划、多措并举,以灵活适用方式进一步讲述好陕西红色故事、传播好陕西红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陕西党组织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陕西革命文化的起源传承,为陕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省档案馆(局)原馆(局)长王建领:

  唱响时代留住历史

  一、存史资政育人,是责任也是义务。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人类进入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化的今天,各种社会实践日新月异、各种观念交流碰撞,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文史征集研创提供了便捷,但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从专业上看,有档案馆、史志办、党史办等专门职能机构,但政协文史有其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大有用武之地,可发挥补史之遗、匡史之误的作用。

  二、文史工作得有专业推进,也应动员社会参与。自古以来,文史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参与度,史、志、谱互相补充佐证,保证了历史真实。2016年,我因工作从陕北交流到商洛,从陕北高原到秦岭南方地,我纯而又纯的陕北话,与当地的关中话、下湖话、安徽话、河南话,甚至客家话之间的交流隔阂,反而碰撞出语言文化的火花,给了我探询方言发展流变、抢救性征集研究以方言为载体的民谚、民歌等传统文化文史资料的冲动。我利用省档案馆工

  作的职务之便,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举全省档案之力,于2019年主编完成《陕西方言集成》十卷,成为全国第一部既能看又能听的省域方言大成,其宣传纪录片《陕北话》,是全国第一部解析方言的纪录片,也是2018年陕西唯一获国家优秀纪录片奖的专题片。

  三、文史要文字资料,也要无字资源。我们不仅有中华五千年留存大地的遗迹、陈列在展馆的文物、书写在典籍中的文字,更应有存活在口头中的方言和生活中的

  民俗。我本着田野视角、草根思路、民间认知的朴素意识,本着秉笔直书的史家精神,从2019年开始,聚焦民俗、人文地理,陆续出版了陕北回眸系列丛书《陕北话中话》《信天游说》《陕北之最》《无定河》《山野撷英》。探索文史资料立体化,今年又出版了可视频可阅读的《了不起的陕北话》一书,正在编撰的《陕北民俗与陕北民歌》专著,可望今年出版。传统文化传承光大,虽伴随着艰辛劳苦,但有所收获就是大幸。

  本组图片由记者 杜静波 摄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文史工作 发言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