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春意浓 建言献策蕴真情 宝鸡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委员发言大会侧记

2022-04-13 00:39:46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宝鸡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委员发言大会,10名委员为宝鸡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建真言、献良策。...

  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田力 记者牛小宁)4月12日下午,宝鸡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委员发言大会。10名委员带着从基层了解到的民情民意民意,带着情系百姓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宝鸡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建真言、献良策。

  董薇委员:加大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结合力度

  “宝鸡市应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秦创原深度融合,持续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健全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研发投融资等机制,释放科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红利,补足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合作分配不合理等短板。”市政协委员、民盟宝鸡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董薇建议。

  宝鸡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94家,总数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近3年核心自主产权的发明专利授权191个,2020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2亿元,董薇认为宝鸡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拥有很大的潜力。

  如何发挥高端人才作用,促进高新产业跨越式发展?董薇建议,完善“引育留用”高端人才的政策保障,建立高端人才引进的配套机制,完善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通过实施资金奖励机制和专利保护机制,将成果转化作为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充分彰显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贡献与价值。

  齐晓辉委员: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到“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市政协委员、民建宝鸡市委员会副主委、陈仓区政府副区长齐晓辉认为,宝鸡市县域医共体建设需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分级诊疗承载度不高、县域医共体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健康基础。

  “不仅要探索县镇一体、镇村一体发展体系,建设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联动、医防融合的服务模式,推进地域临近卫生机构的联手共建,利用互联网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齐晓辉建议,还应在政策、财政等方面有所倾斜,加快村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医疗设备水平。

  如何降本控费,提升群众就医幸福感、满足感?齐晓辉表示,要积极探索医保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建立节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为人民群众提供连续性、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黄卫红委员:释放中医药发展活力 加快产业纵深发展步伐

  中药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对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打造脱贫攻坚长效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政协委员、民进宝鸡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黄卫红认为,宝鸡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良好,中药材的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健全,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潜力和势头良好。

  “应围绕宝鸡本土柴胡、林麝等重点品种,重点培育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引进技术支持,增强繁育、种养殖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中药材质量、丰富中药材种类。”黄卫红建议。

  如何推进中药材产业链的纵深发展?黄卫红认为,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管理机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与大型知名中药企业合作,扶持培育本地龙头中药材企业,支持企业加强对中医组方和中药剂型的创新,开发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新交易体系和仓储物流体系,逐步将原料基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方婕委员:推动企业在科技创新路上做优做强

  “宝鸡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仅为695家,并还没有一家“独角兽”企业。”宝鸡市政协委员方婕认为,宝鸡市的的高新技术产业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不均、创新公共服务有待整合等问题。

  方婕建议,要积极发挥政府牵头、政策带动作用,让更多的省内外、海内外科技创新型企业落户秦创原,组建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双向互动链接,出台基础研究型人才培养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和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从而加快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如何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方婕表示,应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训体制与机制,加大对企业创新的宣传推广,讲好企业创新故事,形成浓厚创新氛围。

  刘玉广委员:引育并重,打造完善“汽车+”产业体系

  2021年,全市实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251.4亿元,整车企业产量突破4万辆,34个汽车生产类重点项目落地开花,现已形成以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为主的整车生产和以发动机、变速箱等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生产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宝鸡市实现工业强市的“助推器”。

  “但是,宝鸡的汽车制造产业还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配套不全、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市政协委员、岐山县政协主席刘玉广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市汽车产业发展还需要改善零部件产业规模普遍偏小、物流业发展缓慢、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

  如何利用现有汽车产业优势,实现新发展?刘玉广表示,要以“本地培育”为根本,指导汽车产业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合理布局园区商业、仓储和物流配套设施及生活配套服务建设,统筹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汽车+”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本地培育’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拓宽‘外部引进’的渠道。”刘玉广建议,要依托我省教育强省的优势,建立企业、高校、政府三方协作的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一批行业性、专业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把蔡家坡打造成为覆盖范围更广、示范引领作用更强、辐射影响力更大的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全市诸多行业一体化加速发展。

  边剑锋委员:切入更精准 绘好乡村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宝鸡市政协委员、千阳县政协委员边剑锋表示,应精准施策、多管齐下解决乡村建设中村级干部队伍组织带动力不强、农业产业培育发展不充分、村集体经济分红能力弱、农民培训覆盖面不足等问题。

  “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靠农村基层组织来落实,首先要在村党组织中吸引培养一批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的人才。”边剑锋认为,应积极发挥村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围绕县域发展的重点产业链,或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或加强产业配套,并实施统一品牌战略,把具有地域资源优势的特色产品做出名气,创出品牌,赢得市场。

  乡村振兴既要注重物质投入,精神文明建设更不能放松。边剑锋建议,应将线上线下培训深度结合,既推广致富技术,也宣传法制教育,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王勇委员:公办托底 民办提速,推进养老事业百花齐放

  近年来,宝鸡市老年人口占比年增长较快,并呈现出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市政协委员、凤县政协主席王勇表示,应坚持“政府托底、社会为主、市场调节”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引领,推动民政、卫健、人社等各部门的同屏共振,并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养老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公办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重点突出公办养老的兜底保障与示范引领作用。

  “公办托底、民办提速。”王勇建议,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注入养老服务产业,实现民办养老产业大型化与综合化、社区养老连锁化与专业化,进一步拓宽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市场活力,满足不同类型人群需求。

  张宏斌委员:康养旅游产业 要走出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之路

  康养旅游将游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康体、医疗保健、养心养颜、健康膳食有机结合,是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多元化需求,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潮流。

  宝鸡市政协委员、太白县政协主席张宏斌认为,宝鸡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并已建成一些休闲康养项目,具有系统性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潜力。

  如何利用良好的基础和潜力,实现宝鸡市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张宏斌建议,应按照“生态人文合一、产城融合互动、彰显个性特色”标准,对自然风光、文化遗存、珍稀动植物、名特美食等资源充分挖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统筹布设康养模式和康养产品,实现要素齐备、功能互补,并与农业、工业、服务业高度融合,与医疗、文化、体育等行业紧密链接,走出一条绿色崛起、后发赶超,实现保护与发展、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之路,

  王启委员:企业服务专员再升级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金台区的100名企业服务专员深入1000家企业,解决难题85个,得到赵一德省长批示肯定,我建议将企业服务专员工作制再升级,并向全市推广。”市政协委员、金台区政协主席王启说。

  通过与上海等先进地区的企业服务专员工作制进行比较研究后,王启认为,宝鸡市可以通过在“精准”“实效”“亲清”上下功夫,探索“服务专员+五全”工作模式,打造企业服务专员2.0版,助推宝鸡高质量发展。

  王启表示,通过企业服务专员为企业全身心投入、全天候服务、全领域统筹、全方位保障,并对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督,能够实现“一对一”专人零距离“指导+服务”,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诉求的同时,指导企业开展问题排查、落实整改措施,搭建企业安全、快速、高质发展的快车道,为宝鸡全面实施“一四五十”战略汇聚强大合力。

  李元祥委员: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做支撑。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努力,宝鸡市的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增长新动能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小的优化和提升空间。

  “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统筹推进各项审批改革,打破部门层级界限、政务藩篱,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李元祥建议,还应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大权力运行监督力度,为企业发展多设路标、多开绿灯、雪中送炭、保驾护航。

  怎样利用“互联网+”让营商环境更透明高效?李元祥认为,应全面梳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将能够纳入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的全部纳入,细化量化政务服务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推进同一事项实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并通过互联网渠道充分了解社情民意,针对热点问题积极有效应对,深入解读政策,及时回应关切。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宝鸡 政协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