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省政协教科委开展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调研小记

2021-07-15 00:13:20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联合省民盟在西安、汉中开展调研,查找我省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提出意见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事业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围绕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议题,6月22至23日,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联合省民盟在西安、汉中开展调研,查找我省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提出意见建议。

  “教师留不住是目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问题。”西安市蓝田县北关小学校长葛小茶坦言。

  蓝田县地处秦岭北麓,受地理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再加上大城市教育资源虹吸效应,进一步加剧师资“招不来、留不下”的问题。

  教师职称是怎样评审的?教师工资待遇和绩效补贴是否落实到位?编制问题是否解决?……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就基层教师待遇情况抛出一连串的问题。

  据了解,基层教师职称评聘困难,职称“天花板”长期存在,影响基层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基层教师队伍活力不足。因此,突破基层教师职称“天花板”,为师资队伍建设注入“强心剂”成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省人社厅2016年印发的《关于调整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小学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总体保持在1:4:5左右。西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西安市人民政府总督学王小虎说,现在农村学校和部分城市学校教师职称评审仍受到岗位设置的限制,这并不利于正面激励教师。

  “教师职称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到了一定年限要让符合资格的老师晋升,才不会伤了老师的心。”省政协委员、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越群说。

  基层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在汉中也较为突出,仅汉台、南郑两区就缺少2678名编制和教师。

  除教师编制紧张之外,民盟陕西省委会基础教育委员会主任、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主任刘婷指出,目前,音乐、美术、科学、劳动等学科还缺少专职教师,教师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省政协常委、陕西理工大学校长张社民建议,要保障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积极争取教师招聘指标,通过事业单位招聘、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招录等方式缓解教师缺额,每年招录计划适当向紧缺性专业教师倾斜。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多形式保障教师各项待遇落实,尤其要争取将聘用备案制教师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任教。

  近年来,我省各地为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积极措施。从2017年1月起,汉中市西乡县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提标扩面,根据学校边远情况以及教师工作生活艰苦程度分类分档发放生活补助。蓝田县建立了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机制,为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发放住房补贴、生活补贴,并建立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

  “受到我县财政状况等客观因素制约,教师待遇特别是绩效增量部分与西安市其他区县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蓝田县教科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平郎表示。

  除了提高基层教师待遇,民盟陕西省委会基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民盟陕西师大附中总支主委赵润会建议,还要通过评优树模向基层教师倾斜、适度降低乡村教师报考条件、改善教师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方式,让基层教师没有后顾之忧,静下心、扑下身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基层教师综合素质问题引起省政协常委、教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李颖科关注。他建议,要高度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建设,拔高教师思想境界,强化教师道德素养,提振教师敬业精神。

  调研过程中,汉中市“名师+共同体”骨干培训模式和西安市分类分层分岗教师培训模式得到调研组认可。刘婷建议,要进一步通过浸润式、网格化培训等多种方式,建立全员培养培训体系,多层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规范执教、引领发展的能力,还可通过结对帮扶、名师送教下乡等活动,全面提升基层教师能力素质。(实习记者 白瑶 记者 谢昊天)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基层 教师 专题 调研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