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走出去”才能“活起来”——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专题调研随行记

2021-07-15 00:10:15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议题,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联合省民进,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在西安、渭南开展专题调研,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活起来”“传下去”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守住民族之魂的必由之路。 6月21日至25日,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议题,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联合省民进,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在西安、渭南开展专题调研,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提升非遗传承人“职业荣誉感”

  来到少华山下的华州皮影文化园,刚走进园区,调研组一行立即被舞台上高亢响亮的华州老腔吸引住了目光。在舞台上表演的五位艺人平均年龄都已75岁,满头白发但是精神矍铄,随着主唱带头一声吆喝,其他艺人奏着月琴、二弦、板胡等乐器齐喊应和,舞台高潮迭起不断。

  据华州皮影文化园负责人屈娟介绍,在舞台上表演的银发“五人团”均来自华州皮影文化园艺术团。2006年,华州皮影文化园重组当地皮影戏团成立艺术团,致力于保护、抢救华州皮影与老腔,15年来坚守如一。

  “尽管如此,华州皮影和老腔的保护传承仍然举步维艰,最大的问题是留不住这些掌握传统技艺的老艺人们。”屈娟说,随着看戏的人越来越少,掌握纯正唱腔的老艺人们大多心灰意冷、退居幕后,不再唱戏了。“为了留住这些老艺人,流传传统技艺,文化园按照每月演出量为他们支付薪酬,维持经营。”

  “留住老艺人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对此,省政协委员、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朱鸿建议,应支持非遗传承人参加职业评定,参考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的相关政策,予以他们一定的工资待遇。此外,还可聘请非遗传承人们到高校艺术学院担任名誉教授或艺术指导,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奖”,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

  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秦岭脚下,周至县集贤镇地处关中平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文化和旅游部下发《关于命名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通知》,西安鼓乐—西安周至县集贤镇名列其中。“集贤鼓乐”作为西安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历史悠久、古朴典雅而闻名,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如今,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田中禾的坚守下,集贤鼓乐的乐谱、技艺得到妥善保存。

  “集贤鼓乐社的成员大多是老者。”经过详细的考察询问,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婧发现集贤鼓乐社的年轻成员寥寥无几,而在此前考察的西安市东仓乐社、城隍庙乐社、大吉昌乐社、长安区何家营乐社中,同样存在传承人年龄偏大,面临技艺传承后继无人的发展问题。

  “目前鼓乐社的成员年龄平均都在60岁左右,几乎没有年轻的学员。”谈到传承问题,田中禾语气无奈地说,这些年轻学员均因为报酬少、环境艰苦、技艺复杂而陆续放弃,另谋出路了。“今年1月份,我们原本招收了15名年轻学员,半年多时间里仅剩下4名学员,还不知道这4名学员是否能留下。”

  “有年轻人,才有未来。”省政协委员、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樊艺凤建议“动态化”展示非遗文化,打造“音乐类非遗文化音乐季”,在陕西各地的城市文化公共空间开展展演,增强非遗音乐表演与群众的互动性。同时,要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课堂、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传承禾保护中来,让“非遗”走入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据了解,大荔同朝皮影戏是大荔朝邑一代早期流行的民间小戏剧种,早在清乾坤年代就已经形成了独立完整的艺术风格。位于大荔县沙底村的段家班家庭皮影社形成于18世纪,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大荔县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皮影老班社。

  段家班家庭皮影戏班主段满瓮为了向调研组展示传统皮影戏的魅力,他坐在戏台上手执月琴,一边弹拨琴弦,一边曲调婉转地吟唱着传统皮影戏《刀劈韩天化》,班社的其他成员则站在白色幕布后方操纵影人,奏击乐器。

  质朴自然的表演过后,他诉说了自己的隐忧,近些年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兴盛,皮影的受众面变窄,演出机会越来越少,所得薪酬也渐渐走低。“目前我们主要靠雕刻皮影来维持生计。虽一心想要重振班社,但传统皮影戏的局限性常常让人束手无策。”

  “传统皮影戏还得靠现代媒介方式传播。”省政协委员、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为段满瓮支招,他建议,不能让非遗藏于“深闺”,而是要通过新媒体手段让它“走出深闺”,“音、像、文”立体式存留,全方位、多角度挖掘非遗文化,拍摄抢救性纪录片,展现老艺人的坚守精神,引起情感共鸣,增进文化认同,进一步开拓受众市场。(实习记者 刘凡銆)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专题 调研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