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谋发展 实干笃定向前行——平利县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小记

2021-05-13 10:01:30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平利县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小记...

  各界新闻网讯(来昌荣何娟)孟夏五月,万物并秀。5月10日,在平利县政协九届六次会议分组讨论的会场,委员们纷纷围绕政协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展开讨论,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乡村振兴、中药材发展、职业教育、旅游服务等热点问题,谈感受、提建议、献良策、话发展。现场激情澎湃,踌躇满志,气氛如这时节一样,热烈而精彩。

  杨春红、马迪娟、柯于友等委员认为,今年的政协工作报告务实客观接地气,报告全面总结回顾了2020年工作,亮点纷呈。尤其是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委员倍感自信自豪。他们表示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履职,做好“委员作业”,交出满意答卷。

  “一届政协人,一生政协情。作为政协委员,要广泛听取百姓意见,认真撰写提案,为老百姓发声,这是委员履职最重要的体现。虽是本届政协的最后一年,我们更要一如既往地认真履职,多为百姓发声。”县政协委员孙小康感叹到。

  “2012年接触政协以来,政协工作真是一年一个样!”作为一名“资深”政协人,罗发军委员表示:“编撰成册的《平利县政协简史》通过一张张老照片和珍贵的文献记录,共同回顾了21年发展历程,让人感触颇深。本届创新的“红黄绿”提案管理系统,不仅展示了提案落实的全过程,更是县域经济、民生实事进步改善的折射。”

  杨友国委员则表示,在提升委员参政议政能力和民主监督水平上应多做指导,建议县政协各专委会提供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的平台和机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切实增强委员履职能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关键之年。县政协常委会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把中药材产业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等课题作为今年专题调研的重点,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赞同。

  天然药库,巴山药乡。平利县早在200多年前就是陕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八仙党参、绞股蓝、独活、葛根、黄连等道地中药材品质上乘,享誉在外。今年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将逐步建成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创建中药材种养基地示范县的同时,以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唐德东、冉康委员认为,当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期,要大力扶持本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如茶饮、中药材、生猪等产业,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完善中小企业帮扶制度和部门对接帮扶措施,多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出成果。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平利县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均迎来了游客高峰。据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县共接待游客6.4万余人,旅游收入3012.7万元。

  肖业双委员对县内各景点的游客游览情况进行了关注。“最受欢迎的还是桃花溪和蒋家坪,其他的旅游景点,多以茶旅为主,同质化严重,特色并不明显。”他建议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之际,各镇根据实际打造独特的产业特色,并着力提升游客体验服务,促进全县旅游业服务水平“换挡升速”。

  “平利县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大多是二三十年前县职中培养出来,外出人才难回流,本地培养接不上,面临着管理老龄化、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长此以往对本地企业发展非常不利。”刘学峰委员希望通过今年的专题调研,多走、多看、多想、多问,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全县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刘凯委员认为,城市创建工作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她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息息相关,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他建议政协委员围绕道路、绿化、项目改造等内容多提建议、多献策,促进全县城市创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呈现崭新的城市面貌,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如县城新正街的改造,方建新委员就建议对城区红路灯进行智能改造,力求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完成,尽量避免因交通信号灯失灵而造成的拥堵

  对于新建、新开发小区,王忠军委员提出,电力、绿化、停车、社区管理用地等基础设施配套要同步跟进,做好责任的落实,让居民入住不再难。

  讨论中,委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深入基层,把履职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多了解百姓关注关心的问题,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履职担当、当好表率,全心全意做好平利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平利县政协 委员 分组讨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