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人才之基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1-03-04 08:46:00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按照省政协年度工作安排,2020年,省政协研究室承担了“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专题调研任务。调研组采取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调研的方式,通过问卷分析、实地走访、座谈讨论、访谈对话等形式,全面了解我省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对制约和影响人才流动的问题和因素进行科学研判,提出意见建议,助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 省政协研究室

  按照省政协年度工作安排,2020年,省政协研究室承担了“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专题调研任务。调研组采取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调研的方式,通过问卷分析、实地走访、座谈讨论、访谈对话等形式,全面了解我省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对制约和影响人才流动的问题和因素进行科学研判,提出意见建议,助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存在问题

  (一)岗位编制设置不足。目前,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的需求与核定编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基层编制总量缺口较大,限制了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县级单位编制总量短缺,制约了人才向基层流动。部分事业单位特别是县级医院由于超编的原因,很多已经具备晋升高级职称条件的人员因医院超编无空岗、不能参与职称晋升,影响了基层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从问卷调查来看,有59.53%的人认为制约基层人才流动的最大因素是人员编制问题。

  (二)人才配置不够合理。一是高学历人才占比过小,普遍存在第一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等情况。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急需农林水牧、医疗卫生、教育、经济技术研发、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基层中小学普遍短缺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专业教师,乡镇卫生、农技推广等事业单位专业人员短缺尤为严重。三是年龄梯次结构不优,人才渐趋老龄化,后备人才不足,存在断档危险。四是科研带头人紧缺,制约基层经济发展。

  (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一是经济落后地区人才难留。许多考入基层的公务员往往把基层岗位作为临时过渡的“跳板”,一旦服务期满、职称晋升后,多向主城区或上级部门流走。二是各级层层开展的遴选制度也是基层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大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造成大量基层优秀人才外流。三是发展空间受限。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上,基层干部晋升空间狭窄,特别是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级晋升机会较少,极大影响工作积极性。

  (四)人才机制不够科学。一是引才质量有待提高。近年来,通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为基层输送了一批年轻人,但金融、规划、生态等专业技术人才依旧缺乏。二是引进方式比较单一。缺少人才引进的长远规划和有效举措,人才招引主要还是体制内为主体。三是人才双向流动渠道不畅。基层“一次分配定终身”和“一个岗位干一生”的现象仍很普遍,跨行业之间横向流动较少、流动率较低。四是人才培养滞后。一些单位在人才管理上重使用、轻培训,造成人才知识老化,特别是对新技术、新知识掌握应用不够,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的能力不强。

  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更新人才工作观念。要真正破解制约人才向基层流动的瓶颈,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方式,建立运行有效的长效机制。在区域差距仍然存在的前提下,要打破人才所有制壁垒、跨越行业流动壁垒,把“有限任期”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把区域建设与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在人才个体的流动中实现人才群体的稳定,形成人才城乡环流态势。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切实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实用人才、培养战略人才,完善人才机制,建好人才大军,为基层发展提供持久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不断完善基层人事管理政策。一是完善相关配套的具体实施办法。建议省直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若干措施》具体实施办法。在人才选拔培养、职称评定和表彰奖励等政策上向基层倾斜,大幅提高一线津贴标准。二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坚持“按岗录人、按需用人”,解决农林水牧等专业人才总量不足问题,解决“人岗不符”和“人岗不适”的突出问题。开通引进人才智力的“绿色通道”。三是建立人才招聘诚信机制。凡是通过公开招聘的各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应与用人单位签订诚信责任书,对于失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四是给予基层一定的用人自主权。探索建立基层公立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备案制,使其能按需按岗有选择性地招录急需紧缺性人才,切实提高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率。五是科学规划“编制周转池”政策。比如对县级周转池人才要求是研究生学历,可以适当降低到本科学历,以有效缓解基层单位因超编、满编而难以引进急需人才的问题。加快县级“编制周转池”建设,鼓励支持事业编制在本县(市、区)范围内统筹调剂使用,对新招事业人员实行“县招乡用”“县管校聘”,以解决人才的身份问题。

  (三)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一是拓宽职业院校师资来源渠道,在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核定、教师招录、职称评审等方面,应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职业院校可以打破教师来源仅局限于师范院校的惯例,专业课教师可自主引进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而不受职称、教师资格证等限制,给予编外教师与在编教师同等待遇。二是灵活解决急需短缺人才。比如中小学急缺的音美体等专业老师,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校外教育机构、体育运动团体聘请有资质的专业老师。对有意向回乡的外地在编在岗优秀年轻教师,简化手续,及时补充,以缓解师资不足问题。

  (四)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一是盘活现有人才资源。通过统筹调整,把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人员调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特长。二是实施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建立省、市、县、镇四级之间的人才交流轮岗制度,破解基层人才短缺现状。在教育、卫生等行业推广“省市帮带县”“县帮带乡”“乡帮带村”的经验做法。强化校地校企合作,大力培育本地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三是实施本地青年人才筑梦工程。整合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推进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建设,打造引领农村致富的引路人和火车头。在高精尖人才干事创业单位设立行业人才工作站,鼓励开展课题研究,带项目带资金带团发展,将成果就地转化。四是鼓励支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调动各类专业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五)提高基层人才福利待遇。一是建立专项人才奖励资金。可借鉴延续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的优惠政策,对招录到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奖励。提高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补贴,继续扩大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三区”人才经费发放标准。二是积极推行职务与职级晋升制度。尽快制定出台基层事业单位人员晋升管理办法,拓宽基层事业单位人员正常晋升渠道,增加高级职称岗位职数。在乡镇基层一线长期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为优秀的,优先晋升职级待遇。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必备条件之一,激发基层干部工作动力。三是落实国家政策。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向贫困地区倾斜,按地区条件差异分等次执行。四是保障临聘人员福利待遇。对于非编制的各类基层人员,用人单位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为基层一线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

  (六)优化基层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引领。弘扬新时代爱国精神,加大模范表率的宣传力度,完善杰出基层人才奖励制度和荣誉表彰制度,使尊重基层人才内化为全社会自觉。二是提升硬件服务环境。鼓励各地完善公租房、人才公寓、人才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保障服务政策,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三是提升软件服务水平。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优厚待遇留人,让各类基层人才工作顺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人才 乡村振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