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安农”——紫阳县政协包联的汉王镇农安村脱贫攻坚纪实

2020-12-15 20:29:11  来源:陕西政协微信公众号  


[摘要]金秋十月,走进紫阳县政协包联的汉王镇农安村,沿着蜿蜒的公路盘旋而上,碧绿的汉江水尽收眼底,村子三面环水,山峁相连,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之为“农安半岛”。...

  金秋十月,走进紫阳县政协包联的汉王镇农安村,沿着蜿蜒的公路盘旋而上,碧绿的汉江水尽收眼底,村子三面环水,山峁相连,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之为“农安半岛”。

  过去的农安村,农民居住条件简陋,产业基础薄弱,传统种植业、零散型劳务收入是家庭经济主要来源, 农安人显得并不“农安”。如今,这里的农民安居乐业,腰包渐鼓;村子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项发展提速赶超;美丽乡村初具雏形,前景可观。

一座桥圆了几代人的梦


  01

  “汉王大桥,是我们祖祖辈辈盼望的事。”担任农安村30余年村干部的老主任武道田说。

  农安村是汉王镇唯一隔江靠船出行的深度贫困村,全村450户17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910人。多年来,进出农安村的车和人,都必须经过船摆渡,这样的出行方式不仅严重影响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更阻碍了全村经济发展。

  帮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2017年,县政协主要领导会同镇村干部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会议,摸底子、搞调查、理思路,确立了打造旅游示范村建设发展目标,通过包联帮扶部门县政协的大力协调,群众亟待解决的出行问题最终敲定落实。目前,投资4000余万元的跨汉江大桥项目已完成60%,大桥建成后将彻底改善汉王、焕古、东木和汉阴漩涡两县四镇5万余名群众出行条件。

  农安过去吃水有多难?

  农安的贫穷,还因严重缺水。农安过去吃水有多难?沿着新修的硬化公路进村入户,我们听到了这些往事——

  凌晨四点,鸡刚打鸣,农安村的村民们就纷纷出动,赶往村里的水源点,说是水源点,实际上就是个小水井,水一滴滴从石缝里流出来。经过一夜积存,这时的水最富足,村民们也就抢着舀水。一个小水井哪能满足需求,若是起晚了,排队的人太多,得及时“打退堂鼓”,下到汉江挑水,一家人的早饭就指望着它了。

  决胜脱贫攻坚的战斗打响后,农安村在饮水安全方面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4年以来,累计投资479.67余万元,建设覆盖全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及灌溉工程,全村的人畜饮水和产业灌溉得到保障。

  基础设施改善赢来山乡巨变。该村累计投资1029.6万元新修并硬化公路8.794公里,改造公路7.351公里,全村水泥路总里程达30余公里,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累计投资220万元实施高、低压线路改造6.5杆公里,增设、扩容变压器5台,群众用电质量显著提升;村内建有中国移动、联通基站各一个,4G网络全覆盖,移动、联通、电信宽带网络辐射村组院落,调频广播安装到位,全村讯息网络通达率达100%。

“搬”出来的“农安”


  02

  交通闭塞,出行不便,是脱贫户武道汉对农安村老家最深刻的记忆。挪出穷窝,告别农村,成为许久以来一家人的深切渴望。

  过去,武道汉一家5口人住在农安村老家,靠种植蔬菜和打零工增收,日子过得紧巴巴。一年前,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扶持下,武道汉和家人搬出农安村,住进紫阳县汉王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在镇村包联干部帮助下,他到汉王镇初级中学当上门卫,妻子陈德秋在汉王供电所做饭,两口子每月有近4000元收入。“踏实干活,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武道汉满怀信心。

  资料图

  挪穷窝、斩穷根。2014年以来,农安村很多和武道汉一样的贫困群众,告别世代居住的农村,或就业,或创业。累计实施移民搬迁143户,从土坯房搬进安置点新家,安下心、扎下根,生产生活实现“蜕变”。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

  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对此,农安村打出结构调整“组合拳”。确立以“茶叶、果蔬、家庭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采取支部+产业园区(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模式,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刘光晏是土生土长的农安人,2016年他承包村集体茶山300亩,引领周边群众发展茶产业。修路开荒,克服困难,硬生生在荒山野岭修通一条致富路,挖出了一排排梯田。如今的茶园核心区过风垭,已成了农安老百姓“看稀奇”的好地方。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安村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搭建“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5个专业合作社,带动140余户贫困户,流转土地350余亩,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该村利用富硒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特色种养产业,采取“一户一策”帮扶举措,通过“合作社+”等方式,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不断提高产值能力,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

  如今农安村标准化柑橘园达700亩,建设期内带动贫困户17户60人,人均增加产业收入1000元;培育标准化蔬菜示范园30亩,“汉王玉白菜”和“富硒四季草莓”项目已初见成效;培育养鸡大户带动贫困户47户189人,人均增收1000元;村内能人大户先后领办成立柑橘、茶叶、莲藕、富硒蔬菜种植和特色养殖合作社8家。

美丽乡村有盼头


  03

  如何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如何让农耕文化的优秀菁华成为构建生态文明的指南,使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家园,成为破题关键。

  “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的图书,与我们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都非常喜欢。工作闲暇之余,我喜欢来这儿看会书,更喜欢把学到知识与村民分享。”农安村第一书记龚世宏说。

  农安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一本本书籍被分类摆放上书架。这批书籍涵盖思想政治建设、国学经典、文学、法律常识、儿童读物、民间文艺、农业科技、技能培训等10多个门类,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盘活农村文化载体,怎么做?

  为盘活农村文化载体,该村投资160余万元新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农安村历史文化特色为背景,以深度贫困村整村脱贫为契机,以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按照“六室合一”标准,内设村史馆、图书室、自乐社、广播室、农民讲习所、电商服务中心等,成为全县村级综合文化阵地建设标杆。

  资料图

  结合农安村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县政协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制《汉王镇农安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8—2030)》,确立了打造农安旅游村的发展思路。争取苏陕扶贫资金290万元启动“开心农场”建设,计划打造集会议、培训、餐饮、休闲、娱乐、文创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休闲农业知识科普园、农事活动体验园。结合农安村土地、山水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招商引资、返乡创业、政府投资等形式,启动农安村“吾山居民宿”、“五马乡农会纪念馆”、“荷塘月色”百年老藕种植等旅游基础项目。

  资料图

  五年来,在县政协倾力包联下,农安村已累计实现脱贫250户889人,实现整村脱贫出列。第一书记龚世宏表示,下一步,县政协驻农安村工作将从打足致富底气、夯实致富基础、拓宽致富门路、培养致富能人四个方面出发,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加大农村人才培养,既要“增收入”“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健精神”,形成群众参与、自下而上的自我振兴。

  (唐波文/图)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紫阳县政协 脱贫攻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