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鼓起贫困群众“钱袋子”——安康市汉滨区政协抓扶贫促增收小记

2020-04-01 08:50:5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春风送暖,凤凰山又是一片新绿。在山脚下的洪山镇,安康市汉滨区政协的帮扶队伍穿梭在各自包抓的贫困村,紧跟时令,抢抓产业发展,为贫困户增收尽智出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稳定产业基础。...

  □来昌荣

  春风送暖,凤凰山又是一片新绿。在山脚下的洪山镇,安康市汉滨区政协的帮扶队伍穿梭在各自包抓的贫困村,紧跟时令,抢抓产业发展,为贫困户增收尽智出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稳定产业基础。

  在双柏村荣华现代茶园里,千亩富硒绿茶吐露新芽,许多茶农正忙碌于茶垄间,采摘着今年首批春茶。

  “目前可采摘的茶园约有800亩,平均每天有三四十人在我们茶园里采茶,下午四点结束采茶,当天晚上就加工制作了;鲜叶子50元一斤,手脚利索的一天能采两三斤鲜叶呢。”茶园管理员唐成林向记者介绍着茶叶采摘情况。

  “村里除了发展茶产业,还种植了200多亩猕猴桃,并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发展稻鱼生态综合种养项目,通过‘一地多丰收’实现增产增收。”据汉滨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陈泽文介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双柏村通过“公司+园区(合作社)+农户”或“支部+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农户闲置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合作社和企业统一经管,目前已建成“荣华现代茶业园区”等高质量、高标准的特色示范园,给农户提供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机会,大大加快了生态脱贫步伐。

  乾隆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1448人,常年外出务工470余人,稻鱼综合种养、油茶、辣椒、莲藕等绿色生态产业是这几年乾隆村产业发展的重头戏。而今年,瓜蒌和川乌等中药材种植也成了村民们增收的“新宠”,该村的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

  “今年我们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和省药监局签订了订单,引进瓜蒌种植100亩,现在正在搭建瓜蒌架,这也为受疫情影响在家的贫困户提供了更多的务工机会。”汉滨区政协派驻乾隆村扶贫第一书记黄金说,瓜蒌产业园已吸引农户入股30余户,并为近40户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稻鱼养殖当年种养面积1亩以上的贫困户,给予每亩1000元奖补;当年种植辣椒面积1亩以上的贫困户,给予每亩500元奖补……”黄金表示,汉滨区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贫困劳动力和农民工返岗复工32条奖补措施,每个帮扶队员都积极入户宣传,保证人人知晓相关政策措施,鼓励能人大户发展乡村产业,带贫益贫,争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一样都不落下。

  在七里村,入村公路两边的金银花藤正泛着绿芽,远处在建的香菇大棚就像集装箱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原先的荒地上,产业发展焕发着致富的希望。

  “区政协帮扶领导和镇政府领导带领四支队伍到茨沟镇参观学习香菇生产种植、存储、销售技术,七里村今年签订了种植香菇5万棒的合同。”区政协提案委主任、七里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吕仁成说,“香菇产业可带动10余户贫困户常年在香菇基地务工,提供季节性的务工大概在30到50人,为七里村脱贫攻坚完美收官奠定了扎实基础。”

  据了解,七里村发展种植黄花310亩,其中200亩进入高产期;金银花230亩;建成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3家,年出栏3000余头;新建香菇种植大棚11座,计划种植香菇5万棒,用发展产业为村民拓宽了致富路。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产业扶贫 贫困群众 钱袋子 安康市汉滨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