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葛红林:清除“僵尸企业”处置的三道障碍

2019-03-09 22:40:55  来源:人民网  


[摘要]9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

  9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葛红林作了题为《清除“僵尸企业”处置的三道障碍》的大会发言。葛红林认为,利益割舍难、土地处置难、职工安置难,这“三难”是当前“僵尸企业”无法快速出清的主要障碍,急需清除。

  葛红林说,2018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处置“僵尸企业”的原则、范围和方式,但有了原则和工作方案,关键还在于强力督导,多管齐下,加快落地。

发言全文如下:

  所谓“僵尸企业”,就是指丧失盈利能力、债务负担较重、靠不断“输血”而存活的企业。不仅国有企业有,民营企业也有,大多分布于产能过剩和环保欠账行业,成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痛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难点。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要求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进展,但效果还不够理想。究其原因,突出存在“三难”。

  一是利益割舍难。“僵尸企业”及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股东、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给处置“僵尸企业”带来阻力。比如,有的上市公司担心处置所属“僵尸企业”会带来一次性的巨大减值损失,“家丑外扬”会影响企业的形象,造成资信下降,融资成本提高;有的“僵尸企业”曾是地方GDP的支柱,特别是用电大户,关停不仅将影响地方工业增加值,而且会降低用电指数,拖累地方GDP,“难言之隐”导致一些地方缺乏积极性;有的金融机构为了避免“僵尸企业”的贷款记为坏账,怕被问责追究,联手企业能拖则拖,“输血续命”维持僵而不死。

  二是土地处置难。“僵尸企业”留下的有效资产大多为价值不高的工业用地和国有划拨用地。虽然通过变性开发,升值部分可以用于弥补处置成本,但有的地方政府因为经济下行、财政困难无力收储,或者担心流拍增加地方债务。此外,国有企业绝大多数没有房地产开发的资质和能力,造成土地自我开发使用难。

  三是职工安置难。民企“僵尸企业”人员可以按照市场化方式安置,但国企“僵尸企业”职工转换身份成本高,企业难以筹措,加之处置过程中地方政府“少裁员、保稳定”的要求,企业领导普遍有畏难情绪,实施难度较大,有的能拖则拖。

  以上“三难”是当前“僵尸企业”无法快速出清的主要障碍,急需清除。

  2018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处置“僵尸企业”的原则、范围和方式,但我认为,有了原则和工作方案,关键还在于强力督导,多管齐下,加快落地。为此,建议:

  一是国务院成立“僵尸企业”处置督导组。过去三年,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完成全面移交,成功经验之一,是国务院国资委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起到了强有力的督导作用。建议国务院授权工信部或国务院国资委,牵头会同国家有关部委成立“僵尸企业”处置督导组,针对任务清单和时间表,加强督导检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确保工作不拖拉、不走样。

  二是支持地方政府设立“僵尸企业”土地收储专项基金。鉴于城市建设用地的稀缺性和升值空间,可考虑以时间换空间,支持省、市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用于“僵尸企业”的土地收储,专款专用,不纳入地方政府的负债率考核。

  三是全国社保基金给予“僵尸企业”职工安置经费支持。“僵尸企业”是历史形成的,企业职工是作出过贡献的。社保基金可按照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同等比例,给予补充资金支持,减轻企业负担。

  四是各级人社部门加大对社保缴费的减免力度。在“僵尸企业”处置期间,给予单位社保缴费50%的减免;完成员工安置和再就业的,全额返还上一年度失业保险缴费。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政协委员 葛红林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