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陕西省委员会发言人:省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会副主委 王国根(记者 杜静波 摄)
2018年以来,能源工业月度增速出现回落,解决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存在的问题
(一)高端能源化工存在技术短板。目前正在运行的高端项目不到建设项目的十分之一。高端技术仍然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仍未突破。企业技术来源依赖外省和国外,甚至连规划的编制也是在省外解决,而我省科技实力雄厚的单位却被排除在外。
(二)不达标的污染排放仍在持续。榆林、延安的排放总量远超其他市,但两市还在向主管上级部门争取排放总量指标。有的企业把空气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氮气,少部分用于生产,大部分直接排掉,而企业不认为这是一种污染,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也不将其作为督查范围。在榆林的煤化工企业中,对污水采取蒸干的办法,但污水含有的杂盐却难以处理。
(三)煤和石油化工产业链依然相对较短。榆林市依托地区资源建立的能源化工产业普遍滞留于产业链低端,煤炭产品以资源的开发和一次性能源为主,产品以大宗原材料为主,煤化产品以原料或初级产品形式输往市外比重超过70%,生产的聚乙烯、聚丙烯、丁醇等产品仍是中间产品,虽然销路不是问题,但是对当地产业带动不大。
(四)能源化工园区和项目同质化问题严重,竞争激烈。在榆林“两区多园”之外,各县自行规划的各类园区有46个,功能单一、定位雷同、项目重复,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项目区之间缺乏整体协调互动,项目建设随意性较强。
二、意见建议
(一)大力吸引人才技术,发展技术服务。在陕煤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摸索更多的产学研多赢模式,利用好省内外和国内外的科技资源,实现核心技术的多个突破。大力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金融人才、管理人才。大力发展技术服务业,将研究成果和过剩技术作为技术包,向需要技术的企业出售。
(二)严守生态红线,确保绿色生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增加当地环境容量和建立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共同做好保护与开发,违法必究,决不手软。通过其他途径制氧,或增加一个利用氮气的生产环节,解决空分装置多余氮气的排放;杂盐处理,可委托科研单位进行研究,对其加以利用。
(三)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集群。要不断加大创新驱动投入,进一步加强在产业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合理延长产业链,对化工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得上下游产品贯通,合理规划煤化工产品的发展序列,大力开发和生产下游的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等深加工产品,实现上游产品的就地转化。
(四)优化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区域布局。严格控制陕北能源化工项目增加新的产能,停止化工项目的资源性招商。关中应抓好能源接续区建设,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链,还应加速聚集能源配套产业,打造丝绸之路能源贸易金融中心。
(五)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应融入到国家和我省大的发展格局中。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国际产业合作基地,采取收购或转让股权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外高端石油化工产业、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全面发展,完善能源化工产业链。还可以与国内能源化工产业和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省份进行合作,“组团”与中西亚国家在油气煤能源化工方面进行产能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