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协商,邀你座谈 | 什么是好的教育?

2019-11-13 11:19:13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大家对现阶段教育内容、师资队伍、教育目标等方面发表了独特观点今天,小编就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和大家聊聊什么是好的教育...

  自11月4日发布互动话题以来我们收到很多网友留言

  

 

  大家对现阶段教育内容、师资队伍、教育目标等方面发表了独特观点今天,小编就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和大家聊聊什么是好的教育

  1

  好的教育,是教人如何思维

  放弃对错误的苛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的调查显示,在21个被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教育教人以知识,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能力。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

  因此,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

  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重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去传递所接收到的信息,同时他们还应指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挑起学生的热情、赢得学生的关注。教学个性化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体系要做到吸引他们、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个性以及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

  2

  好的教育,注重学生个体

  从标准化学习到个人化学习

  从以知识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分数为价值,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从“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划一性教育,到面向个体开展个性化教育,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关于个性化教育,最早、最著名的论述应该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材”,就可以理解为受教育者的个性。“个性”指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一定的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

  

 

  根据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至少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他推翻了智能的一元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相对独立的智能领域, 但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把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智能组合。因此,加德纳反对划一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主张“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应该在评估学生个体的能力和倾向方面富有经验。这种学校不但寻求和每个学生匹配的课程安排,也寻求与这些课程相适宜的教学方法。”学生多种智能潜能的发展,需要学校提供相匹配的多样教育资源。

  丰富个性化教育资源的供给,只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外在保障。资源真正发生作用,还需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因为我们已经意识到——学生的发展只能由自己完成。“人只有成为发展的主体,才能全面激活潜能,使潜能得以自由发展,优势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

  好的教育,考试分数不是终点

  分数只是下一个学习阶段的参考坐标

  分数是什么?分数仅是某一次考试中的卷面得分,是反映孩子在前一阶段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了解情况,便于以后更好地教与学。

  在传统的教育中,无论你在考试中得了多少分,统一的教学进度都会让课程进入下一环节。学生一旦落后了,很难再跟得上。但是,教育的核心是为了让学生完全掌握知识,而不是考高分。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低分数与蠢、笨、没出息画等号,更不能把孩子的分数与自己的面子画等号。我们要清楚,分数高,只能说明孩子目前掌握的知识比较全面牢固;分数低,只能说明孩子目前掌握的知识还不全面或不够全面。

  对人的发展而言,是否有学习兴趣、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是否掌握学习方法、是否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动手实践的能力、是否具有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等等,都比获得高分数更重要。

  4

  好的教育,是“鼓励式教育”

  用赞赏指引孩子的前进方向

  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

  教育需要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并在情感上给予理解和支持,这样做会激发学生惊人的学习能力。

赞赏和激励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重视的心理,而赞赏其优点和成绩,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

  5

  好的教育,是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

  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育特长、更多的才艺,你得学习唱歌跳舞、画画,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组织人群的能力、还有探索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意义在于:

  · 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利用知识,得到能力上的提升,而不仅仅是为了交上答卷;

  · 让学生高效率地、有目标地学习,而非通过被动的填鸭式教学。

  教育的意义也在于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培养他们更独立的人格!

  实践和体验式学习非常重要。老师和家长应该要求孩子去不同的地方,去亲眼见识不同的事情,去真正地体验学习。去玩、去搜寻,这也是学习,因为他们走到了外面的真实世界。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一个人格健全、能独自正确面对社会的人,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习必须包含一定程度的失败,因为失败具有教育意义。如果我们继续把教育当作是要来学校取得知识,而不是体验学习的过程、倾听学生的声音、接纳错误和失败,那我们将会误解教育和学习的意义。

  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还要关注人格。一种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文化,是没有办法引领我们达到目标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老师的每一次教育,都是在引导学生的发展,你想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尝试去“唤醒”藏于他心灵深处的这些特质。思维力是学生智能的核心,老师就是要成为在思维上给学生引导的那个人。

  (编辑综合整理自网络)
 

  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过程

  需要日积月累,需要家庭、学校

  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
 

  本期话题

  # 什么是好的教育 #

  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参与讨论

  陕西政协官方微信公众号

  陕西政协官方微博

  各界导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各界导报官方微博

  各界导报今日头条号

  各界新闻网

  新浪陕西官方微博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互动我们想听,您的看法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月度协商 教育 话题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