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清:用爱编织多彩人生

2025-09-23 07:13:11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年70岁的徐秀清,退休前曾工作于黄河棉纺厂,退休后担任起了社区“益起织银龄织梦”编织班授课老师,带领这支平均年龄69岁的老年队伍开展公益编织,并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 李彦伶

  9月16日,记者走进西安市莲湖区西关街道丰园社区,居民徐秀清正和袁亚绒、刘小丽用毛线钩织花朵月饼,为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慰问活动做准备。

  今年70岁的徐秀清,退休前曾工作于黄河棉纺厂,退休后担任起了社区“益起织银龄织梦”编织班授课老师,带领这支平均年龄69岁的老年队伍开展公益编织,并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一针一线中传递爱心,在平凡中书写伟大。

  钟情编织技艺

  上世纪70年代,人们穿的毛衣、戴的围巾等常出自家人编织之手,这也让当时读高中的徐秀清有了更多机会向街坊学习编织技艺。

  徐秀清姊妹四个,作为家里老大的她常想着如何为父母分担。为此,徐秀清常向街坊邻居请教学习毛衣编织,回到家,立刻翻出家里的零散毛线练习编织,终于花十余天织出一条毛线袜。

  尽管这双袜子使用了最基础的平针编织,但徐秀清仍沉浸在满满的喜悦之中。她也暗下决心:“有了这个技艺,以后就可以帮家人编织毛衣了。”

  因为热爱,徐秀清很快学会了五指手套、围巾等织法。徐秀清会编织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同学从家中带来毛线请她帮忙编织小物件。

  1973年,高中毕业的徐秀清到西安市长安区插队。不久,徐秀清擅长编织的手艺就被老乡们知道了,纷纷找她帮家里人编织毛衣,她也是来者不拒,总是热情地应允下来。

  工作中的徐秀清同样努力,1975年7月,徐秀清光荣入党,成为所在大队唯一一名知青党员。机缘巧合,1976年,徐秀清进入黄河棉织厂工作,成为一名挡车工。即使白天在车间要照看8台织布机,下班后她依旧一头扎到编织的世界里。

  50余载乐此不疲

  在徐秀清家里,整齐地摆放着45本编织书,这些令徐秀清翻看了一辈子且泛黄的书籍,承载了她50余年对编织技艺的不懈追求。

  在黄河棉织厂工作的21年里,徐秀清从纺织女工一步步干到车间干部,但对编织的热爱丝毫没有减退。1995年,徐秀清帮工友织了一顶当时很流行的贝雷帽,工友戴着很好看,于是她决定给大家每人织一顶。没多久,二十多名工友身着工装、头戴贝雷帽走在厂区里,个个心里美滋滋的。

  婚后的徐秀清得知公公患有气管炎和心脏病,特意为老人织了一条厚围巾,老人逢人就夸:“儿媳妇给织的,暖和得很!”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手工编织的衣物需要的人越来越少。2005年,退休后的徐秀清把编织的重心转向了工艺小物件。

  如今的她,每天花五六个小时编织。“融入其中,其乐融融!”徐秀清微笑着说,退休后能继续发挥余热,为居民讲授编织技艺很开心,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爱好,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爱心在指间传递

  一团团彩色的毛线在徐秀清手指间翻飞,很快化作栩栩如生的花朵、收纳包。

  作为社区里的“编织老师”,第一次开课,尽管上课前曾做了充分准备,可真站上讲台开讲,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二十多人,徐秀清还是很紧张。随着时间推进,徐秀清慢慢变得游刃有余,手把手教授大家编织技艺,鲜活的授课内容让大家对编织课充满兴趣。

  今年70岁的学员袁亚绒说:“这样的课程很有意义,让我们重拾年轻时的记忆,期待和徐老师学到更多编织技艺。”

  在授课的同时,徐秀清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参加西安市莲湖区民政局公益活动“恒爱行动”,为偏远地区留守儿童编织衣服,用一针一线传递爱心。

  “特别感谢徐秀清同志把一束精心制作的栩栩如生的花朵送给了我这个年近九旬的老太,心里倍感温馨。”9月10日,教师节当天,社区90岁的退休教师鹿老师收到了徐秀清编织的一束丝网花,老人激动地说。

  西安市莲湖区丰园社区党委书记孟平安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徐老师用手艺编织为居民找到了更多生活中的乐趣,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用爱温暖他人,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公益编织 徐秀清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