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在陈仓大地绽放光彩——宝鸡市政协聚焦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调研侧记

2024-04-25 10:00:05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3月29日、4月1日,宝鸡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陇县、千阳县、凤翔区、陈仓区、岐山县等地,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人留给今人的“信件”,是游子心里的一抹乡愁,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宝鸡有着“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的美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擦亮“最美宝鸡”文化名片,是时代发展和历史的需要。

  3月29日、4月1日,宝鸡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陇县、千阳县、凤翔区、陈仓区、岐山县等地,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有的非遗项目由于与现代生活相距太远传承很困难,有的非遗项目因代表性传承人年纪大而面临濒危的困境。在凤翔六营泥塑村和西秦刺绣产业园,这一局面正在逐步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泥塑和刺绣技艺的学习中,中青年正成为非遗传承保护的主力军。

  “泥塑的喜爱者正从中老年向中青年过渡,对泥塑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就是一边传承一边创新。”凤翔泥塑胡氏第7代传人胡锦伟很早就决定从事泥塑传承发展的相关工作,大学特意选择设计相关的专业,一毕业就投入到凤翔泥塑的创意创作和生产中。目前,他已经创作虎彩等一系列文创衍生品,并组织非遗研学百余次,为十几万学生和社会人士普及教学传统非遗文化的历史知识及制作工艺。“今年是龙年,我们还根据龙生九子的传说进行了新的创作,同时推出量产盲盒,让大家也感受一把开‘非遗盲盒’的乐趣。”正在工坊忙碌的胡锦伟介绍。

  “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年轻人中掀起的‘国风’浪潮证明了传统文化因为有了年轻人的热爱,焕发出新的生机,要鼓励更多青年创业者参与传承和传播非遗,构筑非遗‘人才库’,选培非遗‘幼苗’,用他们的表现形式创作出更多鲜活的文创产品,让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政协委员秦蓉芳说。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西秦刺绣的一针一线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新时代,西秦刺绣在更好回归和融入百姓生活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赋予唐装“灵魂”的俏皮虎头帽、“秀禾服”必不可少的精美云肩、对新生儿美好祝愿的呆萌虎头鞋……西秦刺绣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和美好寓意,被年轻一代所认同、传承和发扬。目前,千阳县成立刺绣专业合作社22个,建成工艺品专业村11个,年产值达8600万元。西秦刺绣助力精准脱贫行动项目入选全国15个“非遗扶贫品牌行动和优秀带头人”名单,非遗“小产业”实现“大发展”做出“大贡献”。如今的千阳县,刺绣产业让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年轻的姑娘媳妇都找到了创业增收的方式。

  非遗与产业融合是促进经济发展、扩大消费的重要途径。但非遗产业化发展道阻且长,取得的每一步成果都十分不易。保护传承宝鸡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其所蕴含的活力?首先便是要让其家喻户晓。

  在持续调研过程中,政协委员罗丹发现,西府社火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年年都闹,久传不衰,人们通过耍社火、看社火来诉说一年的丰收喜悦,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火的种类丰富多彩,游演时队伍阵容庞大、气势宏伟、热闹非凡,使得这项非遗文化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尤其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特别是打鼓队伍里小孩子加入进来,让传统社火后继有人。

  在罗丹看来,宝鸡应加快谋划非遗展示馆的建设,培育一些非遗体验馆,以更加丰富、多维、活态的展示方式,营造文化特征鲜明、体现民俗风情的展示空间,让群众可以“沉浸式”了解全市非遗文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认为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展示,还需要推动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建设。”政协委员李晓丹表示,实现非遗数据要素的梳理整合、系统构建、智能关联,对于更好地宣传展示非遗文化至关重要。

  “让非遗文化的传播跟上时代的潮流,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还需要借力可视化传播载体。非遗项目带有一定的地域性,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载体,为宣传推广非遗项目打开了一扇门。市文旅部门探索推出系列非遗专题片宣传当地的非遗文化,我认为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说。

  据了解,宝鸡已专门成立了非遗科负责全市非遗管理工作,并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非遗产业发展。下一步,宝鸡将以保护传承为根本目的,以活化利用为根本手段,以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为根本原则,发动社会各方力量,聚力在保护传承上下功夫,切实筑牢“基础桩”;聚力在融合创新上下功夫,打造新质“生产力”;聚力在传播弘扬上下功夫,全力擦亮“金招牌”,深化“非遗+”工程,推动非遗产品、非遗演艺进景区、进商圈、参与体育赛事举办,通过融合创新,拓展发展渠道、打造新的增长点,全力提升宝鸡非遗可见度、影响力,让非遗成为宝鸡独特的文化IP和靓丽名片。(记者 刘楠)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宝鸡市政协 非遗 文化文史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