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昔日农民如今成“鸟导”

2023-08-04 17:54:19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洋县草坝村是国宝朱鹮的夜宿地、繁殖地和重点觅食地之一,华英的家就在这里。2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一代代朱鹮,留下了一个个故事,如今已是知名的“鸟导”(观鸟导游)。...

  “每天大清早都能看见几只朱鹮在自家门前的鱼塘里捉鱼吃。”洋县政协委员、洋县朱鹮爱鸟协会会长华英指着天空翱翔的朱鹮说道。

  洋县草坝村是国宝朱鹮的夜宿地、繁殖地和重点觅食地之一,华英的家就在这里。2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一代代朱鹮,留下了一个个故事,如今已是知名的“鸟导”(观鸟导游)。

  上世纪末,一对朱鹮在洋县一户人家家后的老榆树上筑了窝巢,准备繁衍。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华英了解一些朱鹮保护的知识,便给自己增加了一项任务,每天一早一晚都到树下转一圈,看看有没有异常情况。

  “老鹰和蛇是朱鹮的天敌。”华英告诉记者,当时为了保护朱鹮繁衍,防止蛇上树攻击,他和村民们尝试用塑料膜包裹树干后,并插入一圈刮胡刀片,阻止蛇上树。同时,他还制定了“不得修枝、砍伐朱鹮筑巢的树木”“不准打伤朱鹮”“不准在朱鹮巢区附近农田里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十不准”村规民约来保护朱鹮。

  在华英和村民的保护下,来草坝村筑巢繁衍的朱鹮以及其他鸟类也慢慢多了起来。

  “鸟是人类很好的朋友,要让更多人喜欢上鸟,积极参与到保护中来。”华英说。为此,在2006年,华英向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申请,成立了洋县朱鹮爱鸟协会,对以朱鹮为主体的鸟类进行保护、宣传、观察及科学研究。

  从此,他又有了一个新角色,洋县朱鹮爱鸟协会会长。

  “协会人员最多时有130多人,有公务员、有农民、有退休教师、也有学龄少年。”华英说,想通过爱鸟协会能在洋县观察、记录以朱鹮为主体的鸟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情况、栖息分布上做点贡献,并探索、实施保护措施。

  “只要鸟叫一两声,我就能分辨出鸟的种类。”华英从小就喜欢鸟,观察各种鸟类的叫声和生活习性。经过多年来的坚持,华英收集、拍摄自然状态下的各种鸟类资料图片30余万张,撰写文字资料30余万字,建成了一套洋县鸟种分布的动态档案,为研究、保护、拯救洋县境内以朱鹮为代表的鸟种,提供了详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他还积极进学校、进企业开展关于爱鸟护鸟知识讲座,影响身边人都能参与到爱鸟、护鸟行动中来。

  2002年夏天,第23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丁长青教授带领30多位国内外专家来洋县观鸟,邀请华英作为他们的向导。一趟走下来,一个多小时,他们看到了40多种鸟。“专家们喜出望外,一位专家对我说,观鸟以后可能形成一个产业。”华英说,这给了我很大启发,萌生了当“鸟导”的想法。

  终于在2008年,华英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资助,靠着这笔钱,他建立了“朱鹮人家”观鸟基地,他思考已久的计划得到了落实。

  “观鸟基地成立至今已经接待的有10万人次。”华英利用这个平台,他先后与国内外专家和爱鸟人士,一起跋山涉水,交流护鸟心得和见解,并向客人介绍乡亲们为保护朱鹮、保护生态环境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如今,随着客人来得越来越多,他又办起“朱鹮人家”农家乐搞接待,为各地观鸟爱好者观鸟提供拍鸟、住宿、观光一条龙服务,成了当地有名的“鸟导”。

  “我们全家都为拍鸟、护鸟,宣传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家乡洋县作出努力。”多年来,通过加大宣传,发展观鸟旅游,村民懂得了有好的生态才能留住朱鹮引来游客。现在,在华英的影响带动下,草坝村村民们爱鸟、护鸟也蔚然成风,村民通过当“鸟导”、开农家乐增加收入。

  华英多年的努力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华英家的外墙上悬挂着“世界自然基金会观鸟基地”“陕西省野生动植物科普宣传教育基地”“鸟网十佳联络站”“斯巴鲁生态保护奖”等10多个牌匾。

  “多种因素导致朱鹮觅食地丧失。”华英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优势,认真履职,继续在爱鸟护鸟的路上前行,唤起更多人群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记者 谢昊天 康斌)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洋县 朱鹮 政协委员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