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绍升:剪纸陪我度过漫长岁月

2020-12-07 11:11:12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12月3日,傍晚时分,天色灰蒙,一阵寒风掠过,乔绍升窗前的银杏树纷纷飘下落叶。他打开阳台的灯,屋子瞬间亮堂起来,贴在阳台墙壁上的红色窗花映入眼帘,桌脚下的角落里堆满了碎纸屑。...

  

乔绍升在杨贵妃墓博物馆展厅俯首创作剪纸作品

  □ 实习记者 刘凡銆 文/图

  12月3日,傍晚时分,天色灰蒙,一阵寒风掠过,乔绍升窗前的银杏树纷纷飘下落叶。他打开阳台的灯,屋子瞬间亮堂起来,贴在阳台墙壁上的红色窗花映入眼帘,桌脚下的角落里堆满了碎纸屑。

  乔绍升今年67岁,是咸阳市剪纸协会副会长,从11岁开始学习剪纸技艺,自2009年退休起,正式成为一名剪纸艺人。现在,他的剪纸作品已近万张。

  纸屑里的琐碎记忆

  “在上世纪80年代,剪纸是我们这代人的美好记忆。”乔绍升说,剪纸象征着中国人心中的祈愿,尤其在过年时,把剪纸贴在家里的各个角落,为家中增添喜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是为家人迎来好运的一个仪式。组成剪纸的每一个元素都有讲究,代表着美好的祝愿,比如莲花、鲤鱼、喜鹊等,不同的文化符号相互连接,整体代表着一个美好的寓意。

  乔绍升11岁那年,看见一位江湖艺人在街边剪纸,艺人连贯娴熟的手法让他惊叹不已,年少的他第一次对剪纸技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他白天观看艺人剪纸,用木棍在土地上绘画模仿,记住剪纸的形状,晚上回去从家里翻出旧报纸,用铅笔在报纸上练习构图,再将报纸按照底稿的设计剪出来,整整练习了三天后,他终于学会了剪简单的团花。

  那时候,乔绍升闲下来就剪纸,训练自己“阳剪”与“阴剪”的剪纸技法。“一有时间我就练习剪纸,如果不慎把线条剪断了,或者多剪出一个线条,我就重新尝试,直到剪出一个线条流畅、自然的团花来。”他说。

  1971年,乔绍升进入陕西华特玻璃纤维公司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在每年的文化展览中进行板画与水彩画的制作。为了搜集绘画素材,他每周六、周日都要去西安钟楼附近看展览,用纸笔勾勒出宣传画的大概轮廓,回去后仔细琢磨画上的细节,重新画一遍。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参加灯会比赛,灯上粘贴的各式人物剪纸以及不同的构图风格,都为他带来了设计剪纸的灵感。

  从2000年起,乔绍升开始一人设计底稿、剪刻与装订,最复杂的一幅作品耗费了50天,目前已完成了《仕女图》《祝寿园》《二十四孝》《大唐盛世》等原创剪纸作品,于今年10月在杨贵妃墓博物馆展厅展出。

  刀尖上的温柔岁月

  “剪纸最难的就是寻找灵感。”乔绍升说,设计底稿是剪纸的精髓所在,从铅笔构图,再到中性笔勾勒,脑海中一定要有画面,而这些画面则来源于他旧日的记忆。游历过的山水、读过的古诗词、孩子纯净的笑脸、田野里丰收的玉米……这些令他内心感到慰藉的事物,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人走过了这么多的岁月,当然会遇见磕磕绊绊的事,可是剪纸一直陪伴着我,是我内心深处最温柔的一部分。”乔绍升说,他在退休之前一直将剪纸作为一个爱好,无论在烦闷之时还是愉悦之时,都要安安静静地坐在阳台上剪一两个花,不同的心境下,剪出来的花所蕴含的神韵也各不相同。“剪纸讲究搭配,不同的元素搭配到一起就是不同的隐喻,每一个剪纸都蕴含了我当时的所思所想。”

  2009年,乔绍升在山东、香港等地参加剪纸比赛,逐渐有了名气。从2017年开始参加“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咸阳道北中学和咸阳第一中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剪纸技艺,讲解剪纸的历史起源。同年,他应咸阳残疾办中心邀请,为残疾人培训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018年,他在咸阳市民文化中心培训了300名学员,为了把剪纸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他还义务为前来学习的美术老师教授剪纸技艺。

  乔绍升一心想把剪纸技法传授给更多人,希望学生们能感悟到剪纸所传达出来的情怀。“有时候,我觉得剪纸仿佛镶嵌于岁月里,象征着过往每一个阶段的美好记忆与轨迹,永久地留存于心间,没有期限。”乔绍升说。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乔绍升 剪纸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