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牛夫妻”同创“牛事业”

2020-06-17 11:42:14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如今不少年轻人选择离乡打工,但这对“80后”夫妻,却对这块土地恋恋不舍,借助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潜心养殖西门塔尔肉牛,使沉寂的乡村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如今不少年轻人选择离乡打工,但这对“80后”夫妻,却对这块土地恋恋不舍,借助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潜心养殖西门塔尔肉牛,使沉寂的乡村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6月8日,岚皋县蔺河镇茶园村养牛场,只见一对年轻男女正在牛舍里制作青饲料。当地群众介绍,他们就是这个牛场的主人———老板陈景田和她的丈夫胡海。

  蓝天白云下,四面大山环抱着一块平地,玉米、菜畦、稻田点缀其间,李子、桃子缀满枝头……处处一派丰收的景象,绿树丛中,牛舍不时传出“哞哞”的牛叫声。

  陈景田、胡海养肉牛养出了名堂而闻名乡里,在当地说起陈景田、胡海夫妻村里人都会称赞俩人勤劳,会过日子,这些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好,被村民称为“牛夫妻。”一对农民青年夫妻在自己家门口办起了养牛场,实现了自己的创业致富梦。

  牛场的饲料库里堆放着复合饲料,陈景田抓起一把配好的饲料介绍说:“饲料的质量决定牛肉的质量,这些饲料都是由酒糟、玉米秸秆、牧草、玉米等原料配置而成,营养很丰富,所以肉质就好。”中午休息间隙,笔者听陈景田、胡海这对“职农夫妻”讲述了创业故事。

  情定深山 回乡办场

  陈景田小时候家里的生活并不富裕,初中毕业后就在外打工,当过服务员、进过工厂、干过理发。1982年出生的陈景田,1980年出生的胡海都是土生土长在农村,对家乡的的山山水水有着特殊的情感。妻子陈景田小时候家里养着一头老黄牛,家里的几亩地全靠它,从那时起她就对牛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陈景田说,在外打工的那些年,每年回家,看着山凹长满嫩绿的草丛,想到草是一种绿色资源,也可以转化为财富。为把家乡的资源转化为财富,外夫妇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决定将他们打工的积蓄投入养牛场。于是夫妻俩一拍即合,带着前些年攒下的50万元积蓄说干就干。因两人都有一种浓得不能化解的大山情结,于是陈景田将人生二次创业的根据地定在了茶园村二组。夫妻俩双双把家还,在这片赐予他们爱情的土地上,创办起了岚皋县景田养殖有限公司,准备开始肉牛养殖的新生活。

  与牛为伴 夫唱妇随

  陈景田介绍,2014年8月,夫妻俩双双把家还,开始修路、平整土地、建牛舍、架电、建发酵池、办环评手续、购优质种牛、种植牧草……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技术难题等让陈景田、胡海尝尽了苦头。陈景田说:“最让我揪心的事是资金上的问题,在亲戚朋友的帮助还有县上农业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投资了220多万元,我的事业逐步走上正轨。”凭着坚韧的毅力,陈景田、胡海克服了重重困难。

  创业前期,因夫妻二人雇不起工人,养牛的活全压在二人身上,俩人早上四点起床开始拉料、拌料、喂牛,然后清槽饮水,再清粪、出粪。一套忙下来,已经上午八九点了。

  刚开始,由于没有饲养经验,就在本地买了10头不同品种的肉牛。年底出售时很多都只是保本,甚至有的出现了亏损。这一年虽然没有赚到钱,但摸索了一些经验,夫妻俩发现养牛品种很重要,当地牛长势慢,饲养优质的母牛很关键,所以第二年便奔赴各地牛羊交易市场,在四川购回一批西门塔尔牛犊,回家后精心照料,但还是出了问题,牛太小加上长时间运输,又冷又饿,回家后大部分牛都病了,短短几天死去五六头,偏偏他俩又不懂医术,眼睁睁看着亲手喂养的牛崽病死却束手无策,一脸茫然。那段时间她们俩吃不香,睡不着,牛咳嗽一声都心惊胆颤,一个多月下来,陈景田的体重从110斤降到90斤,所幸在夫妻俩的互相扶持下,才渡过了那段最“黑暗”、最煎熬的日子。

  养牛不仅需要技术,而且近百条牛一天要吃掉近两吨的草料。夫妻俩边养边学,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尽量节约成本。他们利用夏秋季饲草丰盛之机,修建两个大青贮池,把田间废弃的麦秸、玉茭杆等饲草,进行切割青贮,以备冬季使用。

  他们边养牛边学习饲养知识,还专门到外地牛场讨教学习饲养技术,慢慢肉牛养殖走上了正轨。陈景田、胡海整天与牛为伴,现在两口子不仅成了“兽医”,亲自给牛打针防疫,牛产崽儿了,又成了“接生婆”。

  风雨同舟 见证爱情

  自从养牛场办起来,陈景田和她的丈夫胡海以养牛场为家,除去购买油、盐、米等生活用品和补充牛食的玉米等所需品外,他们白天养牛,晚上就住宿在牛舍旁的一个15平方米的简易房,并在附近种植了西红柿、番茄、南瓜、辣椒等蔬菜作物。创业前期缺少资金,为了为了扩大牛舍,给牛儿创造更好的养殖环境,夫妻俩省吃俭用,有时候一连几个月连猪肉都舍不得买。早些时候屋子里没有安装空调,小屋里冬冷夏热,尤其到了夏天,蚊虫特别多,每天早晨天蒙蒙亮他们就起床了,你上草我来上料,你铲粪我来消毒,配合的十分默契,有说有笑,牛舍里充满欢声笑语,夫妻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牛光吃饱喝足还不行,还要按时间放出来运动运动,另外还得给牛儿放几首音乐听听,牛在放松的状态下,长出来的肉特别鲜美,在牛儿进餐时放着舒缓的萨克斯、活动时来首欢快的情歌、睡觉时来首催眠曲......夫妻俩几乎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肉牛养殖中,虽然很辛苦,但日子却越来越有奔头,小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红火。夫妻俩将整个养牛场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们的人生目标不会变———扎根深山,建一个岚皋一流的生态养牛场,当一个快乐的现代农场主。

  “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踏踏实实地干,一步一个脚印,坚定的走下去。”陈景田说。

  学新技能 做新农民

  陈景田和丈夫胡海知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素质农民,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所以陈景田与丈夫胡海还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养殖综合培训班、在云上智农等网上平台学习农业生产养殖技术、企业管理、党的强农富农政策等知识。当下,陈景田除了抓好养殖外,正在备战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认定考核,她表示有信心拿到国家高级职业农民资格,作为乡土人才将会更好的为乡村振兴服务。

  不忘初心 富不忘邻

  深山养牛拓“钱途”,2019年年初,俩人贷款145万元购买了上百头牛犊,正好赶上了下年的好行情。望着牛棚里追着母牛吃奶的小牛,陈景田开心地说:“多年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掘到了第一桶金!”

  富裕起来的陈景田不忘帮扶左邻右舍的贫困群众,只要牛场里有需要的做活人,她都优先使用家庭贫困的群众。今年40岁的郭鑫是本村一位单身贫困户,陈景田得知他的情况后,就安排在他在牛场里干活,这样一来,还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他们在挣到钱的同时,也会把养殖技术毫无保留的教给周边的乡亲们。还通过劳务务工、土地流转、牧草回收等方式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长年吸纳3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500元。“最初创办岚皋县景田养殖有限公司,就是想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让村里人跟我们一起过上好日子。”陈景田说。

  “通过参加县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养殖综合培训班,把学到的养殖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养殖事业逐步步入正轨,我们一路走到了今天,将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继续前行……,现在存栏85头,五月中旬,购回了45头西门塔耳牛仔,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今后我们会想办法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临别前陈景田自信满满地说。(廖霖 包登国)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岚皋 牛事业 创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