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爱耳日“戴”着爱去上学

2019-03-05 08:19:23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每年开学季,在熙熙攘攘的学生返校大潮中,总是夹杂着一些特殊的身影。头上戴着一个“小耳朵”,咿咿呀呀,睁着大眼睛怀着好奇的神情,看着这个世界,偶尔吐露出发音模糊的一声“爸爸、妈妈”,听着稚嫩的话语,瞬间融化了父母的心,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全世界。...

  每年开学季,在熙熙攘攘的学生返校大潮中,总是夹杂着一些特殊的身影。头上戴着一个“小耳朵”,咿咿呀呀,睁着大眼睛怀着好奇的神情,看着这个世界,偶尔吐露出发音模糊的一声“爸爸、妈妈”,听着稚嫩的话语,瞬间融化了父母的心,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全世界。

  这些简单的话语对于普通的孩子每天都要说好多遍,但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孩子来说,是穷其一生的梦想,他们除了要佩戴人工耳蜗和助听器辅助聆听以外,必需经过专业的康复机构和无数次家庭反复训练,才能够做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人口的5%即3.6亿人患有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其中儿童有3200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妨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0-6岁是听障儿童康复的黄金时期,对于重度听力障碍的儿童来说,0-3岁是安装人工耳蜗的最佳时期。

  然而,在听力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在机构培训是一方面,家庭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是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人。对于孩子的启蒙和发展,家庭训练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就地取材,随时训练,最大限度挖掘孩子的“听”“说”的潜能,大大提高康复效果。

  再苦再累,为了孩子的未来也要坚持下来。

  “新年好呀新年好,祝福大家新年好……”在康复中心,辰嫣奶奶高兴地播放着孙女表演唱歌的视频。辰嫣一出生就被诊断为重度听力障碍,需要安装人工耳蜗,由于发现早,康复的比较及时,辰嫣的听说能力比较好。

  辰嫣奶奶说,为了孩子更好康复,辰嫣就是她从小带大的。辰嫣爷爷常年在工地上修路,每天几乎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个月挣到的钱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以外,剩余的钱都寄过来用于辰嫣的康复治疗费用。现在她一边带孩子在康复机构训练一边打零工,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还要抽时间给孩子做家庭训练。

  由于住得地方离康复中心很远,每天很早就要带着孩子挤地铁赶去上课。尤其冬天寒冷,孩子起的早,容易瞌睡,在地铁上总是吵着让奶奶抱。说着这些,奶奶的手止不住颤抖着,其中的心酸可想而知。“为了孩子的未来,现在再苦再累我都不会放弃,每当听到孩子喊奶奶的时候,心里特别的暖,很开心,很满足。”

  孩子眼里的星光,你听到了吗?

  四岁的阳阳见人有点害羞,熟悉之后很活泼外向。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可爱的孩子原本是听不到的。阳阳的父母也是全聋人,阳阳从小都是由奶奶照顾的。阳阳奶奶告诉我们,由于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阳阳每次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只能看看照片,即使用微信发视频也只能靠眼神交流。

  春节期间是阳阳一家最开心的时候。由于长时间在外面康复训练,难得见面,阳阳非常黏妈妈。节后返校,爸爸妈妈送阳阳和奶奶到康复机构,分别的时候,阳阳哭着不让妈妈走,一直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放手。妈妈同样舍不得阳阳,但是又说不出来,只能用眼神交流,看到这一幕,机构的老师们都忍不住流泪。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阳阳奶奶说,正因为她的儿子听不到,所以她坚决不能让孙子也走上这样的路!再艰难也要带孩子坚持康复训练,再苦再累也不会放弃。

  平凡健康,是全天下的父母对儿女最大的心愿。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来说,只有听得见才能说出来。他们仿佛是被上帝按了静音键,从无声处走来,但依然充满阳光、顽强生长。(仁德基金会)

  《各界导报》2019年03月05日 第4267期第3版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爱耳日 去上学 听力障碍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