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产业扶贫拔穷根  脱贫致富后劲足

2019-11-29 10:00:54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

  各界新闻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望,是脱贫攻坚的行动指南。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神木市咬定“精准”二字,立足资源禀赋,注重科学规划,聚焦种、养、加和农旅融合四大特色产业,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持之以恒建基地、搭平台、培主体、树品牌、促融合,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让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贫困,迈出共同富裕坚实步伐。

  精准扶贫有准头 脱贫致富有奔头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每个地方的地理条件不同,资源禀赋各异,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找准地方特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神木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全市国土面积7635平方公里,辖326个行政村,总人口54.8万,其中,农村户籍人口34.6万。

  今年以来,神木市围绕红枣、畜牧、小杂粮、蔬菜、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完善扶持政策,搭建发展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培育经营主体,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主导产业、有项目基地、有带动企业、有增收渠道,让产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神木市用活用好扶贫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支持鼓励贫困户发展适度规模种养殖业。今年,畜牧引种方面,共引进白绒山羊2174只,绵羊882只,种牛206头,种猪60头,蛋鸡788只,惠及贫困户550户。小型实用农机具补贴方面,按照每户不超2台(套)标准,共补贴177户,210台(套)。新建圈舍补贴方面,共补贴9206.77平方米,资金55.24万元。种植奖补方面,共补贴贫困群众418户,176.53万元。

  神木市沙峁镇石板上村村民李兴考,曾经是一位贫困户,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是,村里发展了杂果种植以后,李兴考的日子越过越好。农闲之余,他和村民一起到杂果园打工,一天160元的工资让他的生活质量有了大改善。

  前几年,沙峁镇石板上村种植了近200亩杏树,但杏树品种老化,产量较低,经济价值不高,时间长了,村民也疏于管理。2019年3月份,神木市财政拿出7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帮助石板上村对杏树低产林进行了改造,新栽种杏树100亩、山地苹果树200亩。村民李兴考高兴地说:“现在这些漫山遍野的杂果树,就是我们以后的摇钱树。”

  沙峁镇石板上村第一书记张建功说,现在杂果园的各个种植项目顺利推进,果树长势良好,如果管护得好,两年后就能挂果,到时候,这成片的果林,不仅可以带动乡村旅游,而且还能让农民分红。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神木市探索建立光伏扶贫带动、村集体经济带动、新型主体带动和贫困户自主发展的“三带一自”扶贫模式,不断强化村集体产业发展支持引导力度,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基础。

  神木市中鸡镇纳林彩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短短五个月,养殖的小尾寒羊由100只繁殖到350只,合作社243户股民喜上眉梢。村民高礼说:“今年,我已经卖了50只羔羊,每只卖了720元,共收入36000元,现在还有40只羔羊,对今后的日子充满信心。”

  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依托家庭产业脱贫致富。

  经济组织带动跑 农民喜领“大红包”

  为了进一步夯实产业扶贫基础,神木市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培育“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业型”“合作共赢型”等多种发展模式路径的集体经济。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村集体组织314个。

  2017年,神木市栏杆堡镇张家坬村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张家坬村股份经济合作总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模式,平整土地3000余亩,种植山地果园570亩,套种西瓜300亩,此外,还种植有机苜蓿、山药、黑豆等农作物,2018年9月28日,合作社为全村1593人发放了股权红利70余万元。“这次我们老两口领到了1215元,我们也舍不得花,都存在存折里了。”张家坬村68岁的张引大领取到分红后边点钱边说。

  在张家坬村有机西瓜种植基地,村民白兰田一边忙着给西瓜地浇水,一边笑嘻嘻地对记者讲述着现在的幸福生活。“今年我承包了合作社的100亩地,种植旱地西瓜,一年收入上万元不成问题。”据了解,白兰田是2017年已脱贫户,2019年年初,得知张家坬村股份经济合作总社农作物特色种植实行分散承包、集中管理制度,于是,白兰田及时抓住这个好机会,主动联系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承包西瓜种植,盼望着自己以后的日子能和西瓜一样“甜”。

  如今,张家坬村的面貌焕然一新,道路干净了,房屋整齐了,村庄美丽了。张家坬村第一书记叶胜军表示,下一步还要做好脱贫的巩固和提升工作,用好、用实各项扶贫资金。不仅要继续争取扶贫项目,还要提振村民信心,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做到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村里土地得到合理利用,“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农民的腰包也逐渐鼓起来,这让贫困户深有感触地说:“党的帮扶政策就是好,让土地“生金”,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钱罐子’。”

  2019年9月17日,神木市高家堡镇李家洞村康特尔农民专业合作社举行分红大会,为该村入股的404名股民共发放股权红利40.4万元,每股1000元。村民康玉珍激动地说:“我去年入了两股,今天分的两千块钱,我今年还在合作社打工,挣得三千多块钱,今年,还种了黑豆、土豆等农作物,年底一定能脱贫。”

  李家洞村康特尔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立足本村资源禀赋,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今年,合作社在新开发的宽幅梯田上试种西瓜150亩、土豆180亩、黄豆170亩、苜蓿200亩。此次分红大会上,股民领到的40.4万元红利正是合作社今年试种西瓜带来的收益。

  2019年9月20日,高家堡镇乔岔滩村清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举行分红大会,为该村18户贫困户发放66000元红利。

  乔岔滩村清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形成了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年初,18户贫困户以资金和购买鹅苗的方式进行入股。乔岔滩村清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主要种植各类中药材1500多亩,通过药材下脚料和饲料的配比,共养殖药膳鹅6000多羽。

  乔岔滩村清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永亮说:“由于大部分贫困户不懂药膳鹅养殖技术,他们主要通过资金入股的方式或者购买鹅苗,通过合作社统一养殖、统一销售,这样一来,农户不仅能学习养鹅技术,还能领到分红。”

  分红当天,村民常文琴高兴地说:“年初,我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入了5000元,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我的本钱全部回来了,还领到3000元入股分红,领到股金分红那一刻,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现在政策好,帮扶也到位,真是不怕缺能力,就怕不努力。”

  这些绽放在贫困户脸上的笑容,映衬着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努力和拼搏,也彰显了神木市脱贫攻坚取得的新成果。

  多方联动促发展 抱团取暖奔小康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神木市不断创新产业帮扶模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打造多产融合扶贫项目,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唱响脱贫路上的“幸福歌”。

  近年来,神木市农业产业多轮驱动,蓬勃发展,共建成

  中省市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70家,其中,龙头企业57家,合作社88家,家庭农场125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了股份联合、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劳务联结四种深度利益联结机制。栏杆堡镇190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神木市盛科种养殖有限公司,每年户均保底增收 3000元;神木市聚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向贫困户提供农资供应和农机作业服务带动6户贫团户,户均年增收4006元。在这些经营主体的撬动带动下,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步伐迈得更加铿锵有力。

  神木是产煤大市、工业大市,境内民营企业众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神木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鼓励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和贫团户。2017年,全市113家企业结对帮扶113个贫困村和低收入村,共落实帮扶项目204个,其中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8个、完成投入1495万元。2018年,帮扶企业达到133 户,帮扶130个贫困村和低收入村,帮扶项目205个,其中产业帮扶项目34个、完成投入1004万元。2019年,帮扶企业达到141个,帮扶133个贫闲村和低收入村,计划实施帮扶项目193个,其中产业帮扶项目38个、计划投资1302万元。

  牧草长势丰旺、养羊自动化、肥料有机处理……在栏杆堡镇盛科现代农业有机生态园,不仅引进有机甘草等中药材种植,还吸纳190个贫困户入股。“以前除了务农,每天都要上山打牧草,现在羊子送去园区集中喂养后,我还能在园区工作赚钱,打工、养羊两不误。”苏媚羊是名在册贫困户,喂养20多只羊,3头牛,她告诉记者,自从盛科现代生态园来了村里以后,苜蓿草也“升值”了,园区统一回收苜蓿,湿草一吨370元,晒干后一吨1200元,收入很稳定。

  神木盛科种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从訾大庄村周边贫困户手中流转回近万亩荒地进行基地建设,仅此一项即可为当地群众每年增收15余万元。2018年,建成了大型自动化羊子养殖场,按照市场价收购群众种植的苜蓿草、玉米等,周边农民就地转换身份,变成产业工人,在家门口打工挣钱。2016年以来,用工人数达千余人次,190户贫困户享受到到分红收益。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神木市各帮扶企业发挥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依据帮扶村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土地等方式,建立种养殖基地或示范园区,实行政村企扶贫共建,带动村民发展致富。

  纳林采当村是神木市中鸡镇唯一的贫困村。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镇倒数第一。2015年,陕西恒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结对帮扶该村以后,村里的发展迈入了快车道。公司流转了村里2000余亩末利用土地,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帮助105户村民创办了家庭农场,全村肉羊存栏量达到10000只以上。帮助村里建成了蔬菜、葡萄种植大棚30座,发展种、养、加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201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3000元,2017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这些企业的引入,不仅为全村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还解决了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村民兰在和为人踏实、勤劳,一直以种地为生,无奈妻子、儿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全家仅靠他一人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2016年,兰在和成为恒源集团农丰农业公司的饲养员和村上的护林员,每个月有近5000元的工资收入。此外,恒源集团还免费给兰在和提供了60只白绒山羊,助其发展养殖业。2017年,兰在和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光荣脱贫。

  “我们与帮扶村签订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格10%的保护价订单收购,最大限度让利于贫困户,解决了贫困群众农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通海羊绒公司负责人田其生说。在帮扶过程中,陕西通海绒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锦界镇、中鸡镇和大保当镇建立了羊绒保价收购协议,在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带动221户贫困户发展羊子养殖产业,户均每年增收3500元,让贫困户走上了自主脱贫之路。

  “今年,我们又与康赛妮集团展开合作,农户的羊绒经我们回收,制作成高档羊绒纱线,这样一来,不仅企业发展后劲更足了,农牧户发展养殖业也有了更强的经济保障。”通海羊绒公司负责人田其生说。

  2018年秋天,永兴街道小寨村刘汉东家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帮扶企业红柳林矿业公司负责人、驻村工作队成员及村干部,为他家送去了沙发、茶几、衣柜等家具用品。刘汉东高兴地说:“感谢扶贫干部和企业的帮扶,不仅帮助我们盖起了新房子,还送来了新家具。”

  扶贫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为扎实做好帮扶工作,神木市各帮扶企业相继到所包村组考察调研,根据村情民意,因村施策,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制定精准扶贫计划。

  神朔铁路分公司为梁家塔村实施村组亮化工程和人饮工程,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榆家梁煤矿为红旗村三个村民小组实施自来水工程;陕西蓝天阳航天科技公司在中鸡镇投资建设航天育种现代特色农业田园综合体,向贫困户和低收入群众提供近100个就业岗位;隆德煤矿为帮扶村建设散养土猪场,实施居住环境集中整治项目及产业园建设……

  截至目前,神木市帮扶企业累计投入资金7400余万元,已实施基础设施帮扶项目328个,实施公共事业帮扶项目61个。通过企业帮扶,为45个村新建、硬化通村道路150余公里,平整土地1300余亩,建设淤地坝2座,建设人饮工程31处。通过合作援建、智力支持、就业带动、捐资助贫等方式,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带动贫困群众喜气洋洋过日子。

  多元化产业扶贫 拓宽脱贫攻坚路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神木市积极谋划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布局富民产业,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具体实践中,神木市按照“抓特色、享补助、重循环、扩规模”的思路,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鼓励贫困户发展适度规模种养循环农业,并出台了“三补一奖”补贴政策。针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给予畜牧引种(补贴80%)、农机具(补贴70%)、新建圈舍(每平米补贴60元)方面的补贴,并对种植、养殖有一定规模的贫困户进行奖励(种植起补2000元,养殖起补3000元、每户不超5000元)。

  神木市蒙神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业企业。该公司以养奶牛为主,由创业初期100头黑白花奶牛的小养殖户,发展成为有400多头澳洲奶牛的大型养殖基地,日产鲜奶四吨,牛奶统一销往蒙牛乳业。

  该企业负责人王爱生介绍说,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王爱生告诉记者,养殖场的所有奶牛都买了保险,政府补贴90%,自己交10%。去年享受政府补贴资金46万元。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还主动

  承担社会责任,帮助周边农民增收致富。王爱生告诉记者,在该企业工作的15名工人当中,除了2名兽医和营养师之外,13名工人均来自当地农民。今年64岁的村民杨福才开心地说:“政府的这个帮扶政策就是好,能让我有份稳定的工作,经济收入也有了保障,生活是越过越有奔头了。”

  除了在农业上做文章,神木还充分利用光伏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村发展光伏产业。锦界镇河湾村是典型的川道村,产业薄弱,发展滞后,在脱贫攻坚中,村里利用闲置土地,建设了3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锦界河湾村监委会主任张军堂说:“我们村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发电40万度,年纯收入18多万元,这个收入归村集体所有,将用作村容村貌改造、道路建设、帮助困难村民等。”

  2018年,神木24个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均已全部建成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7.2兆瓦,每年的发电量大约是1000万度,对每个贫困村的纯收益大约是18万元以上。目前,总计1281户贫困户享受到了发展光伏产业带来的红利,人均增收1736元。

  无业不兴,无业不富,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在各种扶贫措施的合力作用下,在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中,2018年,神木市2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当前,摘贫穷之帽,奔小康大道,已成为神木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全市54万人民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新的历史担当开启脱贫攻坚新篇章!(王丽)

编辑: 高三宝

相关热词: 神木 产业 扶贫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