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相达
“小暑小暑,热浪袭人。”小暑预示着盛夏的脚步渐近,酷热难当,象征着稻谷等夏日庄稼日渐成熟。因此,小暑乃古人对自然节律与农耕活动的精准归纳。小暑亦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小暑诗篇。
小暑是洋溢着热烈气息的时节。唐代诗人独孤及在《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中吟咏:“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在这幅画面感十足的五言古诗里,炎夏之初景象万千,暖风骤然降临,竹林先知雨意,远山隐约雷鸣,门户内外弥漫着湿润的青色雾霭,庭院石阶上滋生出翠绿的苔藓。雏鹰开始学习翱翔,蟋蟀在墙角低吟,不愿催促时光匆匆。这首诗揭示了在小暑这个充满生命力的时节,万物生长,岁月流转,暑往寒来。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小暑有三候:“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击。”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对“三候”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与细致的刻画:“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小暑之际,春花早已凋零殆尽,唯见池塘边的荷花傲然挺立,展示着娇艳欲滴与五彩斑斓,路人沉醉于夏日的清新与馥郁之中。
小暑承载着农夫们的殷切希望与深切期盼。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夏夜漫步乡间,皎洁月光惊起了栖息在树梢的喜鹊,凉风送爽,伴着阵阵蝉鸣,稻田里香气四溢,仿佛预兆着丰收的年景,耳畔传来连绵不绝的蛙鸣。稀疏的星星点缀着遥远的天际,偶尔飘洒几滴雨水落在山前。走过熟悉的土地庙旁的树林,转过小溪上的桥梁,忽然发现曾经留宿过的简陋客栈就在眼前。
小暑时节,部分作物渐趋成熟,故小暑蕴含了收获的期待与生长的旺盛,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而丰富的农耕智慧和农耕文明。乔远炳《夏日》中描绘:“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其钟情于小暑的宁静与生机,此时薰风徐徐带来丝丝新凉,夏日悠长却心境清明,远处蝉鸣断续可闻,屋檐下燕子呢喃细语,尽显夏日风情。
小暑时节的田园绿荫蔽日、生机勃勃。古代文人笔下的小暑景象和意境亦丰富多彩。有些诗篇描绘乡村炎热的气候,如宋代诗人陆游的《苦热》:“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从酷热的环境和自身的感受出发,生动刻画了小暑时节烈日炙烤大地,房屋瓦片犹如燃烧的火龙,即便静坐不动也会汗如雨下,如同身处蒸笼般的煎熬,凸显了盛夏酷暑的强烈体验。
小暑虽热,却也是大自然生机勃发的时刻。正如唐代诗人武元衡在《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中所述:“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诗中提及小暑正值金气渐盛、暑热渐退之际,麦田里微微凉风预示着丰收的秋季即将到来,展现了小暑时节由热转凉、由生至成的自然韵律,以及人们对季节变换的敏感捕捉和对未来收获的美好憧憬。
小暑时节,寻觅清凉于柳荫之外,如宋代诗人秦观在《纳凉》中所绘:“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手持拐杖,寻觅柳林外的凉意,悠然躺在画桥南侧的躺椅上。明月高悬,船上传来断断续续的笛声,微风停歇,池中的莲花静静散发着幽香。
有的诗则描绘小暑时节的新鲜瓜果,如晁补之所言:“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小暑,宛若一位精于调度的巧匠,安排着季节交替与温凉变化,麦田里麦浪翻滚,西瓜如碧玉般晶莹剔透,甜瓜则金黄诱人,大自然慷慨赐予,唯恐辜负这盛夏时光。
小暑时节,品读古诗词中的“小暑”,感受的是烈日炎炎下的丝丝凉意与宁静恬淡,吸纳的是田园草木的清新与芬芳。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