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公路的三次巨变

2021-07-05 11:10:2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我是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人,与祖国一起成长。我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了祖国70多年的发展,70多年的沧桑巨变,70多年的峥嵘岁月,70多年的光辉历程。如今,每当我骑着电动车在那宽敞平坦的家乡公路上驰骋时,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家乡三次大修公路的情景来,使我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 周世久

  我是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人,与祖国一起成长。我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了祖国70多年的发展,70多年的沧桑巨变,70多年的峥嵘岁月,70多年的光辉历程。如今,每当我骑着电动车在那宽敞平坦的家乡公路上驰骋时,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家乡三次大修公路的情景来,使我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我的家乡位于大理河中游,307国道中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镇古路崖村。这条国道,上直通横山区魏家楼、石湾镇,下直达子洲、绥德县城。

  1957年,家乡开始第一次修公路。当时我只有8岁,常常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看工人叔叔在我家门前修公路。记得当时,修建公路的设备很简陋。工人们用十字钢镢掏土,很费力气。平处用土车子运土,低处往高处运土只能用人背着红柳筛子,装满土一筛一筛往上背,累得工人们汗流浃背。那时候,工人的生活很艰苦,工队大灶就扎在我家大院里,有几位工人叔叔就住在我家前窑。他们早上吃的是钱钱饭煮洋芋蛋,中午是小米饭就酸白菜,晚上则是软糜子窝窝和黑面,一周才吃一次白馍,每逢节日才能吃一顿肉。那时我家很穷,工人叔叔对我们很好,经常给我吃钱钱饭或肉菜白馍等好吃的东西。我妈妈对工人叔叔很热情,常给他们吃我家的大红枣、玉米棒,经常帮他们洗饭桶、洗衣服。因此,工人叔叔夸奖我妈妈是一位勤俭人、好心人。

  经过8个多月的艰辛劳动,秋后一条宽6米的黄土公路(中间垫的是石子)终于修好了,然而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见到汽车试路的热烈场面。那天,乡亲们听说汽车试路的消息后,早早吃过饭等待在公路两旁。我妈妈热情好客,专门在路旁放了一桶开水和几个小碗,篮子里还放满了大红枣,我和一群小伙伴准备了几串鞭炮。中午时分,第一辆解放牌大汽车终于上来了,车上插着几面鲜艳的彩旗,车箱里站满了人,高兴地向人们挥手致意。我和几位小伙伴跑到前面放鞭炮迎接,大伙喜气洋洋,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汽车开得很慢,不时按着喇叭,汽笛声响彻云霄。汽车在我家门前停下了,人们一下围拢过来,惊喜地围观从来没有见过的大汽车。一位老太太稀奇地说:“哟,你们快看,磨扇大的轮子跑得欢,碗口大的眼睛扑闪闪!”司机叔叔笑着说:“老人家,那不是眼睛,那是汽车的灯!”惹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次修建公路是1970年,国家将原来的公路改修为国防公路,就是现在的307国道。在那个年代,修建公路的设备就有了很大进步。运土不仅有架子车、拖拉机、汽车,还有推土机、压路机等先进设备。因此,修路的进度较快,质量也不错。当时,我和家人每天利用早晚时间或星期天给国防公路捣石蛋、送石子,每方石子四五元钱,既增加了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经过半年奋战,一条宽8米的柏油公路修好了。每天各种车辆川流不息,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从此,家乡人民才吃上了外地运来的大米和白面。

  第三次是2009年6月至8月,国家对这条公路又进行了彻底整修。这次返修公路的设备更先进、也更现代化,特别是从法国进口的一辆价值三千多万元的修路机械设备。它将原来的公路刨、翻、压,一条龙生产线,既省工省时,进度快,质量又高,人们看了直拍手叫好。

  近年来,国家又在我家门前修建了一条青银高速公路和一条太中银铁路。每天汽车、火车源源不断,如风似箭,呼啸而过,昼夜奔驰,去北京、去银川十分方便快捷。如今的307国道,更加美丽壮观,公路两旁洋槐和松柏苍翠挺拔,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每隔20米一个太阳能灯,整个夜晚灯火通明,令人赞叹不已。

  啊,家乡这样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使我深刻地懂得: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家乡的巨变,就没有如今的小康社会。家乡的这条公路,不仅是一条致富之路,是一条强国之路,更是一条幸福之路。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公路 家乡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