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新中国第一代起重工

2019-03-25 08:51:5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1959年初,我厂承担了研制生产参加国庆10周年阅兵式的我国第一代主战坦克的任务。在这个节骨眼上,110车间75吨炼钢平炉里的水套突然漏水,必须立即抢修。可是8吨重的水套,怎样才能从狭窄的炉膛里拿出来呢?情急之下,厂长发令:“快去找田恒仁呀!”...

1959年10月15日,周总理接见包头市先进工作者。图中前一排左数第5是周恩来总理,从前排往后数第3排右数第5是田恒仁。

  
田恒仁,拍摄于一九五五 年,时年二十四岁

      口述:田恒仁 整理:牛润科

  1959年初,我厂承担了研制生产参加国庆10周年阅兵式的我国第一代主战坦克的任务。在这个节骨眼上,110车间75吨炼钢平炉里的水套突然漏水,必须立即抢修。可是8吨重的水套,怎样才能从狭窄的炉膛里拿出来呢?情急之下,厂长发令:“快去找田恒仁呀!”

  一

  1959年10月15日的下午,周总理为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包钢一号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剪彩,随后又风尘仆仆地来到中共包头市委大院,亲切接见出席包头市表彰大会的100多名先进生产者,并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当天,我就站在距离周总理最近的地方。那天周总理对我们讲,包钢做出了历史上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胜利了,但是这胜利是初步的,还要用更大的努力,一定要把建设搞好,夺取更大的胜利!周总理坚定有力的话语,让我们倍受鼓舞,备感振奋。那时的我刚20岁出头,是内蒙古第一机械厂基建工程队的六级起重工。

  是共产党从日本人统治的阜新煤矿解救了我。1954年,我荣幸地成为哈尔滨市第一机械厂的一名吊装学徒工。两年后,在吊装技术上已经崭露头角的我,被组织上调往正在基础建设中的内蒙古第一机械厂。为了让工厂早日投产,在与时间赛跑的日子里,家人根本见不到我。每天和我形影不离,连做梦都在一起的,都是吊装中的滑轮、钢丝绳、卷扬机等设备和工友们。我们日有进度,月有目标,昼夜奋战在设备安装第一线。1958年,我所带领的吊装班被厂党委命名为“田恒仁青年起重突击队”,我光荣地出席了当年共青团包头市委的表彰大会。尤其是在我担任吊装工段长后,在多次的重大设备安装和维修中,我们采取土法上马、蚂蚁搬家的办法,顺利完成了许多外国人都难以想象的高难度任务。我和我的吊装班为祖国争了气,走上内蒙古自治区红旗突击手表彰大会的领奖台。我荣幸地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有了珍贵的与周总理的合影。

  二

  1959年初,我厂承担了研制生产参加国庆10周年阅兵式的我国第一代主战坦克的任务。在这个节骨眼上,110车间的75吨炼钢平炉里的水套突然漏水,必须立即抢修,否则就会影响关键部件生产。可是8吨重的水套,怎样才能从狭窄的炉膛里拿出来呢?情急之下,厂长发令:“快去找田恒仁呀!”面对这天大的难题,怎么办?见我蹲在平炉前想了一天,家人都不敢给我送饭,生怕影响我的思路。直到傍晚,我召唤工友们连夜采用吊链,硬是把8吨重的水套从炉膛里拉了出来。待维修人员焊好时,又用吊链拉进了炉膛。110车间的75吨炼钢平炉,很快开炉生产。当时为我捏一把汗的厂长,激动得拉住我的手说:“田恒仁,你可是咱们厂确保参加阅兵项目的功臣呀!”我当时如释重负,感到肚子饿得咕咕叫,傻乎乎地说:“哎哟!厂长,我饿得不行了,我得赶快回家吃饭去呢!”

  不久,在给950车间安装悬挂吊车时,我不慎从吊车上摔了下来,腰疼得直不起来,硬被大家抬到医院。可是我刚住了一天院,就偷跑出来,急得大夫四处找我。作为安装总指挥,我已经在现场工作了。那一年,我们工段和我本人,又光荣地出席了全市先进单位和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特别不想去参加表彰会,不是因为别的,就是怕占用时间影响工作。大家工作热情很高,工作起来不要命,一心就想当个“小诸葛”,着了魔地琢磨着一项又一项“蚂蚁搬家”的革新方案,心里想的是怎样把那些重大设备搬运安装到位,让每一座工厂、每一个车间和每一台机床早日投产,让那些想看我们笑话的外国人的愿望落空。

  三

  我人生答卷上最美的一笔,是在1964年7月。当时,厂里210车间的那台国内唯一的一台关重设备16吨锻锤的锤砧断裂,必须重新更换新锤砧,可是委托齐齐哈尔市第一机械厂铸造好时,面对重达140吨的锤砧,因为国内没有大吨位的吊车而无法装卸。更重要的是,当时国家正在研究的第一颗原子弹上的一个重要零件,还等着这台16吨锻锤锻造呢。此事惊动了党中央,党中央决定立即由周总理亲自坐镇指挥。这不但是个高难度的任务,还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厂里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吊装工段,由我带队,星夜开赴齐齐哈尔市。在出征前,我向厂里立下了军令状,坚决完成任务,让周总理放心,为祖国争气。到达齐齐哈尔市时,经过反复类比,结合我们多年来的吊装经验,我大胆地尝试了利用8根抱杆,8个50吨的滑轮进行吊装,终于奇迹般地把这个重达140吨的大家伙装运到了火车皮上,硬是把梦幻变成了现实。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担心国产车皮承载不了那个大家伙,周总理就亲自调来了德国制造的元宝车皮。怕沿途的桥梁负重不了,周总理又亲自安排加固了沿途的所有桥梁。等把锤砧运输回厂里卸车时,我们又利用千斤顶顶起,下面铺设好轨道,用卷扬机把那个大家伙拉进了车间,用装车方案顺利地安装成功。当时我们的成功,无论是在厂里和市里,甚至在机械工业部里,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们终于为祖国争了口气,因为我们是新中国的第一代起重工!

  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志愿到山西的一个大山沟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为研制填补我国国防空白的坦克架桥车作贡献。

  今天,我可以无愧地说,我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我所热爱的、我们祖国的起重安装工程事业。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起重工 阅兵 炼钢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