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龙船鼓,品粽子,赏民俗。今年的端午假日和“夏爽中国·嗨西安”2019大西安夏季文化旅游活动相叠加,我市全域旅游持续发力,文旅融合活动纷呈。据统计,2019年端午小长假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598.49万人次,同比增长12.73%;旅游业总收入34.96亿元,同比增长22.15%。...
观摩革命文物,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连日来,各地文物部门和文博机构紧紧围绕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博活动主题“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组织举办精彩纷呈的文博活动,推出一系列保护革命文物的举措,助力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联合制作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于6月7日晚在央视综艺频道黄金时段精彩开讲。...
今年上影节在6月15~24日举行,展映片522部,超过1600场放映。不仅有一直以来备受赞誉的经典老片、大师致敬片、热门日本电影,还有今年5月才在戛纳电影节上亮相的主竞赛片。...
6月7日,一名小朋友在山东聊城海源阁体验点雄黄酒。当日是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点雄黄、做香包……人们在传统民俗中传承中华文化,品味端午。...
距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不远的双泉村,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发源地。...
6月6日上午,为期3天的第四届杨凌小麦文化节在国家(杨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小麦基地开幕。全国小麦主产区嘉宾代表、小麦相关产业企业家、专家学者、研学学生、游客、媒体代表等约4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陕西已有70余处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对外免费开放。...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等。端午节期间,各地民众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草菖蒲等,习俗名目繁多,因地而异。...
今年非遗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口号是“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
2015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奋斗目标。...
铜川市作家吕学敏的又一部25万字的长篇小说《须根系》近日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厚土凡生”顾东升油画作品展从6月1日将展至6月28日。...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8年以来,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出现了更复杂的挑战,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迫切性进一步凸显。...
一项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背后凝结着万千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担当。...
该剧从屈原投江前的最后一天切入,在现实与意识交织中,展开屈原与其他人物灵魂的对话,传递屈原精神的内核。...
5月31日,高邮·米脂书法艺术交流展在米脂县斌丞图书馆开展。...
六一儿童节将至,常有人觉得,那是孩子们过的节日,与成人无关。我们慢慢长大,却渐渐忘记,每个成人都曾经是孩子。...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来临,我市各大影院也迎来了多部动画片的集中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