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秘境——傥骆道

2024-04-15 08:50:27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秦岭横亘在我国大陆中部,东西绵延一千多公里,南北宽一二百公里,它犹如中国的一道脊梁,将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秦岭以北有富饶的关中平原,秦岭以南有富庶的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自古以来,两地人民相互往来都要翻越险峻无比的大山,人们利用山中天然的河谷、地势开创了一条条南北通道,傥骆道就是其中之一。...

  □ 张恤民

  秦岭横亘在我国大陆中部,东西绵延一千多公里,南北宽一二百公里,它犹如中国的一道脊梁,将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秦岭以北有富饶的关中平原,秦岭以南有富庶的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自古以来,两地人民相互往来都要翻越险峻无比的大山,人们利用山中天然的河谷、地势开创了一条条南北通道,傥骆道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习惯上把由关中通往四川的路叫作蜀道。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提到蜀道,人们就会想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这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表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这里的蜀道就是指连通成都与京城长安的秦岭交通道路。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有从云南、甘肃入蜀的故道。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狭义的概念,即包括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荔枝道和米仓道等。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四川一带的山路非常地难以攀爬,走这样的道路比上天还难,极度地描绘了蜀道行走之艰难。

  作为历史上在全国影响力较大的国家级陆路交通线,蜀道是全国政治中心与西南联系的重要通道。而蜀道在不同时期的交通作用、军事作用以及发生在蜀道上众多的重要历史事件,其影响力与价值已经超越了地域范围,真正具有了国家意义上的价值。

  横阻在蜀道上的有两座大山——秦岭和巴山。因而蜀道也被分为两个部分,北段翻越秦岭,自西向东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四条道路。南段从汉中到蜀中翻越大巴山有三条道,自西向东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这些南北通道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套庞大纷繁的道路交通系统。

  三国时期,秦蜀之间的通道大致有“三谷四道”,三谷者:褒谷、北骆谷、东北子午谷;四道者: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及南栈金牛道。傥骆道为远古时期先民所开,初始于商周,一直是沟通南北的捷径,秦汉时期完全形成,但直到三国时期才有历史记载,其记载晚于其他蜀道,唐代时成为通达南北的重要通道。

  傥骆道从长安到汉中,南口曰傥,因洋县城西有傥水河谷。北口曰骆,因周至县西南的西骆峪。因该道呈南北走向跨越秦岭,故以南北谷口命名,称傥骆道,又名骆古道,全长240公里。傥骆道是一条极为险峻的道路,也是秦岭长安通往汉中的四条道中最近的一条。从秦岭北麓的周至县西骆峪进山,越骆谷关,过陈家河上游,翻越老君岭,沿八斗河、大蟒河河谷至厚畛子,再过秦岭梁至老县城、都督门,再向西南翻越财神岭、兴隆岭,至洋县华阳镇,沿酉水经茅坪过八里关,越贯岭梁经白草驿,出傥谷口;或由华阳镇向西南,越牛岭至八里关;也可由牛岭折西南至铁河,循傥水河谷到清凉川,转至洋县县城,亦可由傥谷西行到湑水(马畅附近),再西行经城固县到汉中市,从汉中取道金牛道或米仓道进入四川。由于傥骆道穿越的河流峡谷地段比较多,所以在这条路上的悬崖峭壁上修造的栈道多达近百处,约占道路全程的三分之一。

  傥骆道虽有路途近捷之利,但途中要翻越好多座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梁,其中许多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其间多生长着毒虫和有毒植物,有着久弥不散的瘴气,所行之处,人迹罕至,又有毒虫猛兽,还有筑巢于地上的地生蜂、让人讨厌的小蠓虫,再加上缠绕交错的树根与毒蛇相伴,路途异常艰险,是被称为“黄泉”的险地,行走时需小心翼翼。即使牵骡马驮行李行进,最快也只能日行60里左右,这样需要八天才可以走完全程,如果中途遇到特殊天气或者其他不测情况,将会需要更长时间。

  傥骆道较多历史记载见于《三国志》,多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根据《三国志》记载,与傥骆道有关的最早历史事件是244年3月,魏国大将军曹爽亲率十万大军,从傥骆道长驱直入,企图侵犯蜀国,但因为运输不能应付行军所需,造成军队物资和粮食严重缺乏,而且蜀汉大将军费祎抢占老君岭,截断了魏军的退路。曹爽率军虽拼死苦战,却因伤亡惨重而大败。

  蜀延熙二十年、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蜀国大将姜维趁魏国关中兵力空虚之际,从汉中率军由洋县傥谷北进伐魏,前锋到达芒水(今周至县黑河口),依山扎营,伺机进攻。魏军却坚壁不出,局势僵持近半年,姜维只好班师回汉中。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司马懿集团控制魏国政权,大举进攻蜀国,大将钟会统率十余万人马兵分两路,分别从傥骆道和子午道南进。一路上没有遭到任何抵挡,两军很快会师于汉中盆地。

  西汉末年,刘秀被叛军追杀,逃难至此,他借傥骆道的险要摆脱了追兵,后另辟天地,做了东汉的开国皇帝。

  ……

  到南北朝时期,关中与汉中分属两个割据政权,傥骆道荒废不通。隋朝时,对傥骆道又开通利用,并在周至县骆谷关设“关官”。到了唐代,随着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繁荣,关中和陕南一带的物资转运量不断加大,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朝廷征调民力整治疏通了傥骆道,在北口设置了骆谷关,沿途设置了许多驿站、邸店、邮亭、铺递等,为来往的官吏、商贾和行人服务。并在骆谷关、都督河、华阳镇等处驻扎军队,负责维护道路安全。这一时期,傥骆道上商贾往来不断,为中国南北方贸易往来、运送军粮的要道,也是通往京城长安的重要驿道,官员赴任、述职、使臣出使等公务活动也让这条道上行者络绎不绝。

  唐代中后期,傥骆道使用最为频繁,特别是“安史之乱”后,皇帝、官员为求便捷,多取傥骆道往返于长安和汉中之间。最为繁盛的时期,达到了三十里一驿站、十里一邮亭,沿途馆驿多达10余处。到了唐末,因社会动荡、政治不安定,傥骆道年久失修,到五代时已经基本废弃。后唐明宗时期,曾一度进行整修,但因工程量浩大、任务艰巨,终未能完成。北宋时期,国都东移,傥骆道也曾作为官方驿道发挥过一定作用。

  傥骆道也一度成为唐代帝王避难的主要道路: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泾原兵变,朱泚盘踞长安,德宗被迫经武功、盩厔入骆谷,逃往汉中。他最疼爱的女儿唐安公主也病死于洋县。次年五月,叛乱平定后,德宗又返回长安。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进围长安,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护送下,经傥骆道逃到汉中,不久又逃到成都。

  南宋与金对立,划秦岭为界,骆谷道仍占有重要地位。据文献记载,南宋绍兴三十一年至隆兴元年(公元1161—1163年),金帝完颜亮大举分道攻宋。西路金军由凤翔出散关,宋吴磷部出骆谷,分道反击。而金兵所到之处,焚烧驿舍,该道中断,渐渐废弃。陆游《怀南郑旧游》云:“南山南畔昔从戎,宾主相期意气中。渴骥奔时书满壁,饿鸱鸣处箭凌风。千艘粟漕鱼关北,一点烽传骆谷东。惆怅壮游成昨梦,戴公亭下伴渔翁。”

  元代以后,傥骆道荒废不通。据明嘉靖《汉中府志》记载:“洋县之北,林深谷邃,蟠亘千里,为梁、雍第一奥阻。”

  到了近代,随着佛坪县城东迁至袁家庄,108国道(周城公路)开通,傥骆道已被完全废弃,再也见不到各色风尘仆仆的行旅了,只留下了大量的神怪志异,还有无数的英雄伟绩和传奇故事在山民间口耳相传。

  随着岁月的剥蚀,傥骆道留存栈道、栈桥、摩崖碑刻等遗存50余处,主要分布于西骆河、黑河水、傥水等河谷,其架木或架石的栈孔多开凿于河流一侧的悬崖峭壁之上,密集处多达70余个。栈孔以方形和圆形为主,也有呈马蹄形、三角形的。栈道的修造方式有平梁立柱式、千梁无柱式、依坡搭架式以及凹槽式。

  作为秦岭故道之一,傥骆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流传甚广的传奇故事,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荟萃于此,览物抒怀,为其壮美景致而感动,为其险峻而折服,写出了许多神采飞扬、流传千古的壮丽诗句。

  著名诗人白居易、岑参、元稹、韩琮、崔觐等均曾著诗于傥骆道。如崔觐的“高峰偃蹇云崔嵬,层崖巨壑长峡开。龙蛇纵横虎豹乱,石栈朽裂埋深苔”,白居易的“今年到时夏云白,去年来时秋树红。两度见山心有愧,皆因王事到山中”,韩琮的“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咏骆谷诗篇。元稹也曾两次往返于傥骆道,写诗三十余首,记述沿途的风光和驿站。

  清代诗人童颜舒有诗云:“蔽日旌旗近御銮,清凉川上万人欢,回想觅贽千金日, 至得洋州已是难。”此诗也告诉我们,当时的傥骆道曾是历史上一条重要的“官道”,以及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傥骆道不仅仅是一条只供车、人通行的道路,就其文化内涵来看,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抔黄土淹没了多少英雄豪杰,一缕东风吹散了盛世朝代。岁月的风风雨雨将古栈道的遗址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茂密的森林遮蔽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只有那些残留在山崖上的槽孔,还顽强地记忆着古栈道上如织的人流、飞奔的战马和曾经厮杀的激烈战斗场面。在历史的过往中,傥骆道迎来又送走了一群又一群的人,有帝王将相,亦有平民布衣,这条穿梭于深山之中的古蜀道上,埋葬着无数的生灵,也只有他们才能说清楚古道的沧桑悲壮。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秦岭 巴山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