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峥嵘岁月,扬西迁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 胡奈赛
六十五年前,一群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奔赴古都;六十五年前,一群学识渊博、育人育德的学者老师举家迁城。西迁的交大人在大西北的土地上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建设出最。他们是交大的希望与基石,在西北的土地上扎下根,冒出枝,开出叶。是他们秉承了交大的传统血脉,困境中艰苦创学,让交大在西安这片具有深厚历史沉淀的城市扎根、成长!
在这光荣的西迁成员中就有胡奈赛老师。胡奈赛老师出生于1934年,现在已86岁高龄,但她仍矢志坚守在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前线。在几十年的工作期间,她屡次获得国家教委及省级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奖,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常青树。关于那段西迁岁月,胡奈赛至今难以忘怀。
胡奈赛教授进行“西迁精神”宣讲报告
1心怀大局 无悔青春
1957年,胡奈赛老师23岁便义无反顾跟随西迁的队伍来到西安。1957年的上海繁华似锦,1957年的西安贫穷落后。从安稳的上海迁到陌生的西安,舍得之间在胡老师眼里却是理所当然的事。“你现在无法理解当时的想法,国家培养你的,叫你去哪儿就去哪儿”。这便是胡奈赛老师西迁的初衷。国家之事永远大于自身之安,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价值观,也是交大独有的西迁精神。青年的理想单纯而朴素,胸怀豁达而无悔。
胡老师说:“当时的西安用三句话可以概括:电灯不明,马路不平,电话不灵。”这三句话生动的再现了建校之初生活和科研建设的环境阻力,但是这依旧阻碍不了交大人的无私奉献和建设学校的热情。胡老师回想刚迁到西安的时候,她最先进入了物理教研室,每周十几次的实验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常常使她筋疲力尽。没有设备,就自己动手做,时间太紧,就通宵挤时间。那时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也要用来积极补学相关知识。这些都是为了交大西迁的根能扎稳!扎牢!这便是每位西迁交大人的真实写照。在建校期间为了采购设备,年仅24岁的胡老师辗转全国许多城市,曾因为安全问题彻夜睡在候车室,也经历挨饿受冻犯胃病,这些艰苦的岁月都见证了胡老师肩负责任与使命的日子。1960年,完成延安劳动回来的胡老师进入材料学院,不仅承担起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时还参与多项重大的科研任务,在材料学院一干就是五十多年。到达退休年龄时胡老师依然退而不休,继续担任学校督导组专家15年。在教师教学中心成立以后,她在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和教学改革方面独到的见解给材料学院教育教学及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并且她常常为教师中心的具体事务出谋划策,躬亲示范。
2无私奉献 退而不休
当问及是什么原因让胡老师在退休之后依然坚守在教学教育工作岗位上时,她回答说:“我退了20年,但从来没休过,一直工作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希望我还有用,我做的都是我喜欢并且适合我的工作。二是工作能保证思维的灵活,也可以锻炼身体。”这是胡老师对50余年如一日的辛勤奉献最朴实的想法,她始终践行着当年西迁时的初衷和承诺。
交大的成长还需要年轻的血液,需要创新与拼搏。对于现在的青年教师,作为老前辈的胡老师做出如此希冀:“我就觉得当教师站在讲台上得牢记几个字,不能误人子弟,你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也对得起社会和国家”。不误人子弟,是胡老师几十年教学实践的基线和准则。胡老师回忆说在过去备课时,对着镜子指手画脚的练习,就是为了能一站在讲台上就是全力以赴的状态。“我的老师怎么教我的,我就怎么传承下来,这也是交大血脉传统的一部分。”不知不觉与交大这颗参天大树陪伴了六十余年,胡老师见证了西迁交大教育事业的蓬勃与新生。
胡奈赛教授与学生党支部开展“饮水思源”座谈会
3弘扬传统 薪火永传
“心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短短这十六个字浓缩了当年西迁交大人的全部精神品质,是交大人一生奋斗的目标,支撑着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放弃,支撑着他们遇到困难也仍能坚持前行。西迁精神是交大特有的时代精神,是交大人价值观的浓缩。当问及具有深刻时代烙印的西迁精神时,胡老师有自己的理解。
“迁就是整体的搬,就像一颗树一样,要连根挖过来,决定树能不能活,这根不能破坏,还要有足够的空间让根去延伸,所以迁并不容易”。当谈到“迁”字的含义时,胡老师如是说。西迁中交大的根不能破坏,它不仅是支撑大树的根基,也是传承血脉的精髓,也是吸收新鲜养料的触角。1957年,面对西迁的种种声音,交大西迁变得骑虎难下,“迁”与“回迁”各执一词。这时交大人讨论后决定,能来的人都来,决定为西迁交大奉献自己的一生,决定扎根交大,扎根西安。“我们当时认为‘胸怀大局’太高了,用‘顾全大局’是不是更实事求是”。胡老师认为,对于西迁精神,用“顾全大局”更适合当时的真实情况。无私奉献是西迁交大人的核心的价值观,许多西迁的老教授和非教师人员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稳定熟悉的居住环境来到陌生的西安,这无疑是一种牺牲,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每一个交大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使命,都有着交大的烙印,这是和老交大的传统联系起来的,在时间的长河中继续生长、继承、发扬。一所大学经过时间的酝酿会沉淀下自己特有的文化、历史和传统。而交大,沉淀了百余年岁月,辉煌走过双甲子显得更加熠熠生辉。西迁古都后的交大正是一棵蕴含着深厚底蕴的参天大树。“因为咱们是迁过来的,所以要弘扬传统;因为咱们过来是建设的,所以要艰苦创业,最主要的一句话是西迁精神是代表的时代精神!”
后记:回想当年西迁时的豪情壮志已经让时间和历史所见证成,西迁的交大已经深深扎根古都,就如交大行道旁参天的法桐,枝繁叶茂。虽到耄耋之年,胡老师依然精神矍铄,老骥伏枥,心系交大。
胡老师说,交大的精神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交大人去传承,去发扬,去做一个有责任、有传统、有文化的交大人。对百年交大的热爱,对西迁精神的传承,对交大精神的感悟都穿越了时间,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栏目制图:各界导报 贾怡 编辑:王璐
编辑: 郭长财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