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吴建华 · 父亲的选择

2020-10-22 06:35:3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父亲种田,高挽裤管,让赤裸的脚片亲近泥水,他不求人,但乞求大田赐福,腰身总是90度的弯曲。...


  父亲的选择

  作者:吴建华

  一个人选择了一种职业,如同一个社会选择了一种体制。

  父亲选择了种田,一生中的劳作,大部分时间是在他的水田中度过。

  父亲种田,高挽裤管,让赤裸的脚片亲近泥水,他不求人,但乞求大田赐福,腰身总是90度的弯曲。他的双手也与泥水有缘,五指的正面和背面之间有着一道明显的分水线,就像浸泡在水边的一些卵石,发达与鲜活的部位总在水线以下。他焦黄而多纹的手背,又很像他脊梁上的汗衫,被太阳烘烤着,被大汗渍泡着,久而久之,是一片片倒立的三角盐斑。

  父亲的泥脚很有眼力,在泥水的深处能测出地温与秧苗的生长程度,他把一些水草,连同草间的败物,会准确地翻入泥下,然后给秧苗和上新泥,偶尔也会在水下踩摸出一方石块,捉老鳖似地抹去石块上的泥肥,再扔向岸边,最后把它砌在田埂上,像惩罚一个捣蛋鬼那样,让它守望一田的新绿。

  父亲常说:田种三年亲如母。

  即使在草窝里,看见一团干浆的牛粪,父亲也会将它捧进水田,去完善一种农人的品格。尤其在插秧的前夕,杂草、树叶和藤蔓,都被父亲切成菜肴一样的碎块,撒在田中垫底,于是,插秧的日子,便是田泥发情的季节,成串的氨气水泡,会像昙花般地开放并在呼噜噜的声响中,将父亲的双腿,亲密地拥抱!

  于是,我给父亲的劳作,下了“潜进与深入”的定义。父亲的潜进,耕田也许是最好的说辞。

  他一下田,人就矮小了半截,潜进与深入的较劲,全都集中在行船似的铧尖上,他用弯弓的脊梁去支扶一张弯弓的木犁,让纤夫似的黄牛弯弓而奋力地拉着,三条相连的弧线,构成了潜进中的匍匐形象。

  父亲的深入,则是一种水态的流淌深入。

  当他看见一条清亮的小河,灌溉两岸碧绿的稻田,就会想到那是一种流淌的社会与流淌的世相,是流淌,把人的职业分成了镜子般的水田方块,并在一阶一级地往下延续,做为水草上的子民,父亲总能在水田的镜子里读懂自己的模样:一顶草帽,可以遮风挡雨;一个衣兜,能够拣拾遗失的稻粒。在他的眼里,一个人的乌纱帽太多,把有用与无用的大小官职与荣誉都往自己的身上披挂,其结果头上戴的,身上穿的,总是千纳百缝的累赘,必然会有一种小偷的腻歪。可惜呀,不种田的人,总是不能从水田般的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贪心。

  所以,父亲是一个淡泊的自然写手,他用秧苗书写后稷的故事,书写大田的宽厚与仁慈,书写自己的诗情与悟性。但父亲却死于一次水田的变更。

  是那一年,全社会都开始了向钱看,我鬼使神差弄回几袋槐树种子,父亲的平淡被一份种苗与收购的合同所打破,他把水田改成了苗圃,两年后收购受限,卖不出树苗,将误过大田的丰收。父亲在寒风里去求人,他的尊严被别人的冷脸剥落得体无完肤,父亲就患下了中风一症,躺在床上,对这个世界一言不发。

 作者简介

  吴建华

  1960年生陕西旬阳,毕业于西北大学作家班,历任县文化馆副馆长、县文联主席、王愚纪念馆馆长、太极城哲学创新研究院院长、省艺术馆副研究馆员、省文化厅《省文化艺术志》总编审和“文化陕西”理论研究员等,系现代太极城发现人和研究者,被誉为一位作家影响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进程。《石磨上的美文》等多篇散文获第二届中国散文精英奖一等奖,入选高考语文试题、全国高三大联考语文试卷,以及初中、高中语文试题和教学阅读材料中。出版《走出山坳》《太极岛始光》《女人与陷阱》《西部崛起大趋势》《石磨上的美文》《序跋言论集》《中华太极城传》《走向智业文明》《太极城文化研究》《旬阳民间故事集成》《旬阳县志•民俗志》《旬阳散文选》《儒道文化一百句》,主编出刊《太极城》百余期。词条录入《当代艺术名人录》《中国当代作家名典》《百年陕西文艺经典•散文百家》等多种典籍。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吴建华 父亲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