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如何引导中学教学?一线教师这样讲解

2020-07-10 10:15:28  来源:陕西关工委微信公众号  


[摘要]​2020年高考语文科 ​考试结束后,试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同的试卷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高中一线教师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试题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对接课标,稳中有进,亮点频现,能够对中学教学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2020年高考语文科 ​考试结束后,试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同的试卷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高中一线教师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试题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对接课标,稳中有进,亮点频现,能够对中学教学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全国Ⅰ卷:平稳过渡以文化人,潜移默化全面育人

  许红明

  湖北省实验中学特级教师

  全国Ⅰ卷总体体现了四大特色。

  第一,试题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阅读试题选材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榜样人物的示范功能。文言文阅读选材《宋史·苏轼》,苏轼是少年天才,身如不系之舟,然而身处一地,造福一方百姓,选材对考生品德修养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体现高考评价体系,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试题注重基础,引导考生系统掌握词汇、语法、文化常识、标点符号用法等必备知识,综合考查学生语文基本功。凸显应用,选材和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及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基建”第6题考查新基建和疫情的关系,实现抗疫的巧妙入题,切实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体现综合性和开放性。作文“历史人物评说”要求在三位历史人物中做选择,既能够反映认知和价值观念,又可以展示思维层次和思考成果,体现一定思辨性和开放性。

  第三,体现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

  如文学类文本阅读“越野滑冰”,展示体育之美、人和自然和谐之美,倡导体育精神,健全人格。

  第四,体现新旧高考平稳过渡特点,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试题结构不变,题型、难度、文字量、书写量都很平稳。论述类文本阅读2、3题,不在选项表述上迷惑考生。实用类文本阅读4、5题,认真阅读、比对,就能发现错误选项,有利于稳定考生答题伊 ​始 ​的情绪。原来每年变化较大的语言运用题也基本与2019年保持一致。今年备考是比较特殊的一年,湖北省内很多地区孩子备考因为疫情受到很大冲击,语文试题总体上比较平稳,也体现高考语文的人文关怀和温情。

全国II卷:守正、平稳

  陆平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教师

  我想用“守正”“平稳”这两个词概括我对今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的感受。

  首先是“守正”。

  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则材料聚焦“精准扶贫”,小说阅读彰显“工匠精神”,文言文阅读的人物传记表现了传主刚直不阿的品格,作文呼应了社会关切,扣合“新冠疫情”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厚植家国情怀、开拓国际视野、涵养美好品德、勇担时代使命。纯正的语文味道主要体现在对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对 “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考查。作文材料有墨子的名言,有约翰·多恩的诗句,有疫情期间中外互赠物品上的感人话语,能够激发起考生内心的温暖情愫,引发考生理性的思考;演讲稿的写作任务,不仅要求考生有鲜明的对象意识、交流意识,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准确的语言表达,还对文学性语言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代诗歌阅读,要求考生能把握历史文献与历史人物、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辩证能力的考查。

  其次是“平稳”,即维持平稳。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高考是不平凡的一届高考,考生不仅经历了疫情的考验,也经历了网络授课、延迟高考等备考波折,也许是为着教育的公平与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今年的试题体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宏观层面,试卷结构、考点分布、试题类型都与2019年高考试卷保持高度一致,以前多有创新的语言运用题目也不例外。微观层面,语言材料的阅读难度、具体题目的解答难度等,都较2019年有所降低。小说阅读两个简答题,考点分别是人物形象鉴赏和内容概括,前者要求分析人物心情,并指 ​定了相关段落;后者点明了“匠人精神”,要求概括具体体现的地方,都比较容易作答。

  全国III卷:大气、地气、生气

  袁学民

  成都市树德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

  全国高考语文III卷是一套有生命灵魂、文化灵魂的好卷,体现出“磅礴大气”“紧接地气”“充满生气”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磅礴大气。

  试题材料选择体现了全国卷大格局、大境界的一贯特点,如论述类文本阅读周振甫先生《谈谈<古文观止>》纵横古今,以现代眼光评价古代经典,立足高远;语用命题选择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的论述语段,体现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一脉相传的文化源流等等。

  二是紧接地气。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全国III卷试题直面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这一社会生活热点,将有关疫情的材料别具匠心地在试题材料中予以含蓄体现。名篇名句默写中涉及的劳动生活场景,语用题“食物热效应”,题目设置朴素亲切,便于学生上手答题。

  三是充满生气。

  试卷充分体现了反套路、反押题的趋向,试题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真实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实用类文本测试材料,打破近几年选择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范式。访谈类文章的阅读与设问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借鉴,将教材内容与评测结合,返璞归真。作文“认识自我”既有感性的“看”,也有理性的“思”;既有具象的画像,也有抽象的精神塑造。

新高考Ⅰ卷:守正出新,稳中有变

  刘芸

  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

  作为一线教师,对新高考山东卷试题的总体评价:守正出新,稳中有变。

  第一,试题结构有继承,有创新。

  继承指的是仍然分为四大模块考查,各模块所占分值比例基本未变。创新主要体现为将原来的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合二为一,作为现代文I进行考查。总字数少于传统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相加。这不但有效解决以往高考考点重复的问题,而且对较长文本阅读的训练很有帮助。此前,山东省在2019年12月组织了一次适应性测试,考生对此应该不陌生,能平静作答,发挥正常水平。

  第二,考查更加深入,题型更加灵活。

  整套试卷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减少。现代文阅读第4题, 要求考生对“历史地理学”下定义,综合考查了阅读与语用。文言文题新增一道简答题,需要考生全面理解文章后进行精准的筛选、概括与分析。语用题第21题考查语病,但不是采用传统的选择题形式,而是以具体语段为载体,要求结合语境,在找出语病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试题改革方向与《新课程标准(2017版)》,命题要“多设置主观题、开放性的题目,展现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发挥和创造”等要求是相符的。

第三,作文关注社会大事件。

  作文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学生都是抗疫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应该不难做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新高考II卷:亮点频现,难度适宜,亲切有趣

  陈芝航

  海南中学高中语文学科组副组长、高级教师

  新高考II卷试题是为海南省量身定制的,有三大特点。

  第一,稳中有变,亮点频现。

  题型以常规题、经典题为主,而“变”的部分可谓亮点频现。以现代文Ⅰ为例,选择的是科普文,一篇长文,体现了对国家课程标准“整书阅读”的回应。

  第二,难易适度,区分度高。

  难题有路可寻,中等难度题看似易上手却着实考验考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创造力。

  第三,地方特色,亲切有趣

  我相信海南的考生看到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传主是海瑞时,都会松一口气,倍感亲切,紧张之感消去大半。现代文中的科普文以拟人口吻写出的穿山甲、海绵等,小说中流淌的亲情,语言运用选用的“风筝”材料等等,都能让我、相信也能让考生感受到命题人的亲切、友好——为海南的高中生量身定制。在刚刚步入新高考、经历疫情考验、高考延期一个月之后,海南的高三学子能面对这样一套试题,何其幸哉!

编辑: 郭长财

相关热词: 2020年 高考语文试题 引导中学教学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